[分享]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引领 开启水利学科建设新征程

时间: 2020-07-31 21:03 阅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水”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十六字”方针,我国治水全面进入科学管理、有效保护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十九大报告对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改革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指明了水利发展方向。

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统筹谋划水利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贯彻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的治水新思路,全面支持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


学院简介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前身为水利系,办学历史溯源于1965年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农学系农田水利专业。1966年5月,成立水利系,是我省第一个水利水电高等教育系科。1993年由水利系与农业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工程技术学院;2001年,在原工程技术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2013年更名为“水利学院”


撒网撒网.webp.jpg


学院现有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云南陆良野外基地、云南省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水资源与节水灌溉工程中心、云南省农业工程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云南省高校农业遥感与精准农业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力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7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有国土资源部“西南多样性区域土地优化配置与生态整治科技创新团队”与“云南省高等学校农业水土工程教学团队”;有国家级“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工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晋宁大春河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有云南农业大学工科实验教学中心、水利学院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有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云南水投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有限公司(德泽水利枢纽工程)等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现有农业工程和农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二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水工建筑、农业遥感与精准农业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水土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目前设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地整治工程6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是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2015年该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志着本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为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国际统一的“通行证”。

学院有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与水环境工程和建筑工程三个系,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名、“云岭教学名师”1人,教授7名、副高26名、硕士生导师17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1人。现有本科生1606人,硕士生62人及函授本、专科366人。近几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6%以上,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近六千名水利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许多学生已成为我省水利、农业、建筑等部门的领导和技术骨干,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我省的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办学特色

五十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理念,秉承学校“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校训,践行“以水为镜、博学善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为云南边疆培养了六千余名水利与土木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及全省129个县、市、区,许多已成为部门业务骨干和领导,为云南边疆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区域经济发展

云南“多山、多水、多民族”,其独特的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需要高等院校培养适应性强、个性化、多样化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学院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并结合云南经济发展需求,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获得工程师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具备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作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职业特征清晰、服务领域明确、预期职业能力明确、毕业要求具体、课程体系支撑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突出了以学生中心、培养能力为导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使得毕业生“就业有出路、工作留得住、事业有发展”

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引领 开启水利学科建设新征程_1

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引领 开启水利学科建设新征程_2

2、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针对“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具有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征,培养方面重点解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1+3+M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坚持1个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3者协调发展,多(M)方向分流和多阶段能力递进培养。该培养模式遵循以学论教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需求为导向,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达成为目的,按照专业毕业要求,采用成果导向教育进行教学设计,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聚焦在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后能达到的最终成果(毕业要求)上,明确了学生的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明确了每一名任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责任与贡献。

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引领 开启水利学科建设新征程_3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同时构建了1+2+2的教学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机制,即:坚持1个以质量监控常态化为中心,通过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2条渠道相互映衬,严格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2条措施支持。遵循持续改进原则,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据此对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实施进行持续的改进与调整,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大纲要求,进而体现最终的毕业要求。

3、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坚持按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标准规范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工作中一直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积极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积极推动基于“雨课堂”的在线教学管理,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管理过程中在试卷管理、毕业设计管理、教学质量控制与反馈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专业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推动人才培养教学由“教得好”向“学得好”的转变。实现了“产出导向引领、培养体系支撑、运行机制保障”的教育教学改革,突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瓶颈,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和适应能力。

由于长期坚持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十多年来,获得的省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厅校合作构建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05年)、《直面云南水利特色,强化立体实训,培养边疆水利应用人才》(2009年)、《面向边疆多维度水利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3年)。

4、育人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持续积极推进“五养成”学生教育和“走下网络、走向课堂、走出校园”的第二课堂体系建设,把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理论授课体系的延伸,按照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及生理和心理的不同阶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打造了具有学院特色品牌的学生教育体系。“五养成”包括良好品德养成、阳光心理养成、专业技能养成、健康体魄养成和职业素质养成,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良好品德养成是核心,阳光心理养成是基础,专业技能养成是重点,健康体魄养成是保障,职业素质养成是关键。

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引领 开启水利学科建设新征程_4

学院通过举办“多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读书节、各类专业讲座、全院集体舞大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系列大学生活动项目,积极开展“不痴迷游戏走下网络、特色讲座走进课堂、社会活动走出校园的“三走”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增强了学生团队凝聚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综合素质。

建设目标与措施

水利工程学科为重点,综合力学、结构、地质、生态、环境、信息科学相融合或交叉,探究符合云南山区河流上的水工建筑物、灌区建筑物、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管理、大坝安全、防洪抗旱减灾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具体学科方向为:

(1)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主要研究水工水力学、环境水力学、生态水力学的理论、方法与运用,土壤侵蚀机理及模拟,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等。

(2)水工结构工程:主要研究水工建筑物及其基础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变化规律,坝体、边坡及地下工程的结构分析、施工工艺、安全检测与修复加固,水工材料的性能及工程应用条件下的演化规律等。

(3)水利水电工程:主要研究水利水电建设经济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水利工程安全防护与运营管理等。

1、主要目标

2021年应实现以下主要建设目标:

(1)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平台1个,做好已有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建设要实现的重点任务,校院两级公共实验平台(含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建设目标与重点建设任务。

(2)教师人数达到95人,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30%,海外留学经历人数显著增加。

(3)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评估5个。

(4)建设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2个。

(5)获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级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5项,其他纵向项目55项,横向项目60项。

(6)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30篇,出版科技著作5部,申请专利40件。

(7)举办大型全国性会议1次。

2、具体措施

(1)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科实验中心的建设,改善和提升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条件。

(2)整合学院资源,建设水利工程教学科研团队,积极申报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博士进人指标,重点引进高职称和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同时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培养。

(4)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5)按建设目标落实责任人,定期督促与检查完成情况,并纳入年终考核。

展望

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方针已明确,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垫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新工科建设理念来统筹谋划学科建设,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强、能担当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引领 开启水利学科建设新征程_5

我们将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坚守在这片红土地上,勇于拼搏,发扬“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遵循学校“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敢于担当,与时俱进,开创水利学院美好的未来。
来源:校园传媒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