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瑞昌。然而,用地难成了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的“瓶颈”。为破解“用地难”,瑞昌市大力实施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整治项目,先做加法后做减法,有效保持了土地的“占补平衡”。 据了解,瑞昌市针对“用地难”问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如将土地开发与治理荒山荒坡结合起来,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另外,把土地开发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大力鼓励村民种植适合土壤生长、有利提高肥力的花生等经济作物。这样不仅提高了单位耕地面积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其他的项目腾出了空间,对缓解“用地难”问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2006年至2007年,瑞昌市共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2个,分别是高丰桂林土地整理和范镇洪岭土地整理。2个项目规划建设总规模为1895.42公顷,工程预算总投资4060万元,新增耕地99.46公顷。而在2007年至2010年,瑞昌市共申报土地开发项目5个批次,批准立项5个,规划建设总规模10595亩。实际完成4个批次,完成建设总规模5583.667亩,新增耕地面积已经达到4953.432亩,完成项目总投资2001.835万元。 在此基础之上,瑞昌市将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在2010年至2012年分三年实施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区涉及赛湖农场、南义镇、横港镇、肇陈镇、乐园乡、花园乡、洪一乡、南阳镇、夏畈镇、黄金乡等10个乡(镇、场),35个行政村和2个分场的集体所有和国有土地,总规模5万亩,通过整治可新增耕地190公顷,预计总投资1亿元。 同时,瑞昌实施的赛湖农场土地整治项目于今年1月5日正式开工,目前为止已完成工程量超85%,预计在月底可全部完成,并提前完成今年的目标。 在推进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整治项目过程中,瑞昌市因地制宜,注重结合疫区血吸虫治理工程、现代农业配套设施大型喷灌工程和农村土地“增、减、挂”项目,大力实施“山水田园”综合整治,形成了一批高产高效的优质良田与耕地,并实现了当年动工改造、当年投入使用、当年产生效益,有力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比如,农村土地开发项目实施后,瑞昌市共新增了近4000亩耕地。新增的耕地土壤肥沃、土地连片整齐、土质肥沃、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阵地,吸引了大批农民投身山药产业化经营,成为助农增收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推动了瑞昌山药壮大规模、提升品质、打响品牌。 另外,开垦完的土地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基本上很快被种植大户承包进行现代农业经营。 “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工程,除了要提高经济效益外,生态效益也要格外地注重。瑞昌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十分注意把“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统一考虑,与综合利用田、路、渠统一考虑,不填湖、不毁林、不污染水源,既发挥增产效益,又发挥生态效益。 据介绍,高丰镇乐丰村原来田地布局零散,排灌设施不配套,“雨天水汪汪、旱天地开叉”的现象十分突出。在实施土地开发项目后,村庄内的90亩旱地全部被改为水田,新开了一条4公里的灌溉渠,水田的排涝和抗旱能力得到了实质性增强,既保持了水土,又涵养了水源,切实增强了村庄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得到了改善。 用好“土地加法” 克服“用地难”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