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山东全力构建和谐水生态 13市喝上长江水
南水北调工程
山东省南水北调局长王安德介绍,2014、2015年,山东先后引江、引黄向南四湖补水9536万立方米。去冬今春旱情持续,又引江向南四湖、东平湖补水、存水2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南四湖、东平湖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自2005年运行后,先后引江、引黄累计为小清河补源2.4亿立方米,明显改善了小清河上游济南市区段水质和生态环境。
2016年3月10日,调引长江水到达山东省最东端的威海市,标志着山东南水北调一期工程13个设区市的规划供水范围目标全部实现。截至2016年5月22日,省界工程停止运行,山东省顺利完成省界调水计划,3个调水年度累计调入山东水量约11亿立方米;6月20日,山东省内2015—2016年度调水工作结束。
据公开资料,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山东境内规划为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全长1191公里,其中南北干线长487公里,东西干线704公里,在全省构建起了“T”字型输水大动脉和全省骨干水网体系,共划分为11个单项、54个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243亿元。
在干线工程建设基础上,山东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自干线分水口至水厂)规划供水区分为鲁北片、胶东片、鲁南片。配套工程共分为14个单项、38个供水单元工程,概算总投资224亿元。一期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全省的13个市、68个县(市、区)。
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运行后,不仅具备每年为全省增加净供水量13.53亿立方米的能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而且打通了长江水的调水通道,构建起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骨干水网,大大增加了特殊干旱年份水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
这些水量主要分为四个用途。一是通过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网引水入水厂和调蓄水库,三个调水年度给各受水地区调水净水量为3.3亿立方米,其中:济南市1905万立方米、青岛市4000万立方米、淄博市2481万立方米、枣庄市6100万立方米、潍坊市11576万立方米、济宁市4835万立方米、威海市1000万立方米、德州市1351万立方米。这部分水量进入受水区后主要是保障城市生活用水和重要电厂、工矿企业用水。其次是为保护生态环境向南四湖、东平湖、小清河、济南市保泉补充生态用水2.4亿立方米三是向济宁市提供航运用水5000万立方米。四是调入湖泊、水库调蓄备用2.1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自2015年运行后,先后引江、引黄累计为小清河补源2.4亿立方米,明显改善了小清河上游济南市区段水质和生态环境。并保障了济南市保泉补源,2015年2月至今,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引江、引黄保泉补源5800万立方米。山东省还积极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带动效应,全省7个市的30个县(市、区)每年可直接消化中水2.06亿立方米,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山东省通过东线工程向南四湖、东平湖补水,极大地改善了“两湖”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东线工程不仅为城市、工业供水,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城市和工业用水可回收重复利用,还用于回灌地下水,恢复地下水位,增强地下水循环的可再生性。
近三年来,山东省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减缓。江苏省通过东线工程向骆马湖补水,为保障地区生产生活、航运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东线水环境治理,淮安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原来以脏乱差闻名的“煤都”徐州,也以碧湖、绿地、清水打造成为宜人居住的绿色之城。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力节流之余,山东还创造性地构建了“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体系,发布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针对南水北调治污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建设了一大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和南四湖、东平湖以及沿途河道生态湿地,实施了“放鱼养水”措施,使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南四湖曾经绝迹多年的小银鱼、鳜鱼、毛刀鱼、麻坡鱼等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的鱼类再度重现。
来源:百灵环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