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国水利将在2012奏响水利变奏曲
从大禹治水到98抗洪,从都江堰雄起到三峡大坝巍然耸立,千百年来中国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治水。治水是从中央政府到黎民百姓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基础保障,在治水过程中形成的诸多规则和行为准则至今仍然对社会行为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回顾2011
2011年,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水电既大有可为,又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认真总结“十一五”电气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经商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印发了《“十二五”全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启动了331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完成了520个农村水电片区农网改造的调查摸底,积极推动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作。
2011作为“十二五”规划开篇之年,对于中国的水利建设来说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水水处理工作突飞猛进。从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到海水淡化技术的更新,我国水处理技术逐步完善,国家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1年落实年度水利建设投资3341亿元,水利投资再创新高,其中中央水利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央财政水利专项资金同比增长70.5%。2010年中央财政水利专项资金为268亿,11年中央财政水利专项资金同比增长70.5%,达到457亿元。2011年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表示,截至2011年9月底,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达1139亿元。
陈雷曾表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公共财政水利投资明显增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得到落实。
“一号文件”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今后十年,力争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由于2010年水利投资约2000亿元,据此初步估算,未来10年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不过,对于资金来源,水利部有关研究人士测算,对比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资金需求,未来10年水利建设投资供求仍存在一定的缺口。“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投资缺口仍然较大。”{{page}}
展望2012
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万众瞩目。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着眼从根本上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和水利基础保障水平,抓紧建设一批大江大河大湖控制性枢纽工程、河道堤防综合整治、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南地区等地重点水源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提高水资源时空调控水平。
——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1998年大水以后,国家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但继续治理的任务依然繁重。一号文件强调,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
——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迫切要求进一步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全面提升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要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
——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
——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一号文件提出,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一成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水利
仅此一项全国每年投入将达700亿元
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这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含金量最高的政策。按此标准,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10%就是700亿元左右。同时,延长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