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嘉兴频出“组合拳”治理水环境
今年初以来,嘉兴港区以“三清两绿”为抓手,实施河道清淤,加强河道保洁及绿化,建设生态护岸,积极推动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一项项有效举措的推出,港区水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水质逐步改善。
昨天,记者采访时获悉,港区出台了《水环境治理总体方案》,并结合实际制定了“139”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水污染源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跨界断面水质考核达标,杜绝人为的水污染事故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逐步恢复水生态,实现水清、岸绿、景美,使港区河道成为江南水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在乍浦镇建利村看到,这里拥有王店桥港、斜塘港、大桥港等多条河道,河道总长14.63公里,但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的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影响了河道的自净能力,造成部分河道水质变黑、发臭,给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且由于多条被污染河流的涌入,使乍浦塘的水质也受到影响。常年以来,港区的水环境状况一直不容乐观。
面对港区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的水环境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质量,修复水生态功能,早在今年10月份,港区按照“源头治水、科学治水、联动治水”原则,确定了全面开展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
《水环境治理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12年底,群众反映突出的河道污染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考核合格,其中2012年、2013年出境水断面高锰酸钾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指标年度平均浓度不高于入境断面。2014至2015年,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考核良好。
方案确定远期目标,到2015年底,在入境水稳定改善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基本消灭劣五类水体,主要河道以四类水为主体”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现区域水质显著改善,达到水环境生态功能区三类标准,河网流畅,自净能力基本恢复。
据悉,为实现以上治理目标,必须加快实施以“污染减排、饮水安全、源头控制、集中收集、管网建设、生态修复、科技支撑、活化水网”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港区结合实际,确定了“139”行动计划。
“1”指建立一项制度,即全面推行“河长制”;“3”指开展三项专项行动,即河道清洁、封堵排污口、清理违章猪舍专项行动;“9”指实施九大工程,即产业结构调整工程、工业点源整治工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城乡一体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引盐平塘入境工程、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水环境监测执法能力提升工程、河道保洁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前段时期,港区环保部门就河道基本现状展开调研,摸清河道及污染源基本情况。包括水质现状和水质改善规划目标;河道排污口等污染源;掌握污染水体的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源总量构成及分布状况。并将河道信息全面登记造册,建立河道档案,形成“一河一档”;及时掌握群众举报、水质考核、河道挂牌督办整改等工作信息,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项河道治理措施也在进一步落实中。治水办督促乍浦镇政府及职能部门根据目标责任书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报治水办审核、备案。治理工作紧紧围绕控源截污纳管、改善河道面貌,以入河排污口治理为工作核心环节,由河及岸,追溯源头,倒推产业准入、转型升级、管网建设、污水收集等各项治理工作前道环节;按照河道“三清”(清水面、清河岸、清淤泥)要求,着力推进河道疏浚和长效保洁工作,并逐步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
《方案》要求,要加强督促问题河道整改。建立现场巡查、信息交流等工作制度,随时掌握河道治理工作进展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横向和纵向协调职能,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舆论宣传、河道信息、水质监测、环保执法、项目安排、技术支撑、资金筹措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