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千余村民人锄肩挑筑起“六三七”槽大坝
【摘要】在深步水水库,沿途可见一排与公路平行的水泥桩柱。水泥桩柱矗立于金黄色稻田之中,上托一条口径2米、高1.5米的船形水泥渡槽。就是当地人口中的“六三七”槽。
从更楼圩圩尾沿公路往南走,沿途可见一排与公路平行的水泥桩柱。水泥桩柱矗立于金黄色稻田之中,上托一条口径2米、高1.5米的船形水泥渡槽。渡槽连绵不绝,仿如灰色巨龙横卧原野,场景蔚为壮观。
这条“巨龙”,就是当地人口中的“六三七”槽。该槽全长637米,始建于1976年冬,于1981年前后竣工,竣工当年,便给沿途的村庄带去大量灌溉用水,对当地农业发展贡献不小。
不过,如此庞然大物,却只是深步水水利配套工程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整个深步水水利配套工程,分东、西两条灌渠。其中,东灌渠从水库出水口,经蛟塘、坪岗、中岭、沙村、平塘、鹅村、吉岗、吉受、凤尾到停步,沿线受益农田6300亩;西灌渠从平塘分水闸经罗丹、陀程、龙珠、黄村、古城、荔枝园到白石,沿线受益农田1.57万亩。两灌渠灌溉面积相加,约占更合全镇耕地的三分之一强。
深步水水库,发源于泽河村东南部的鬼顶岗,集雨面积为30.94平方公里。1960年春开始蓄水,总库容量1540万立米,有效容量680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是高明的第一大水库,也是佛山市第一大水库。
1958年初冬的南粤大地,气温尚未跌至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穿过清晨的雾水,千余来自附近村落的农民,或挑扁担,或提簸箕,三三两两走上施工中的大坝工地。
预计建设的深步水大坝,高约15.3米,宽50米,坝底长150米。要修建这样的庞然大物,农户们须从库区东西两侧泥井掘出黄土,挑上大坝,然后压实,才能成功。
那时正是“大跃进”时期,没有钩机、推土机、搅拌机等现代工程器械,也没有高额的工钱,但参与者们没人叫苦,他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依靠古老的“打硪”,硬是凭人力压出一座雄伟的水库大坝。
所谓的“硪”,是用花岗岩凿成的小石块,状如上下切平的葫芦。“硪”底面直径1尺左右,重约50公斤,腰部打一排小孔,塞上酸枝硬木,再用牛筋扎牢,四周系6~8条长约2米的青麻粗绳。“打硪”是一项团体工作,由农户们自行组队进行。一支硪队6~8人,选出一名队长喝口令,也可以轮流当队长。工作时,每人握一条粗绳,队长“嗨!”一声令下,大家同时出力把硪拉起,到达一定高度,大家同时松手,硪便“啪”的一声落地,把浮土压实。如果落下时大家同时加力往下扯,“啪”的响声更大,压土效果就更好。
打硪有个规矩是先平整后夯实,因此,很讲究力度。精明的队长能眼观六路,根据不同情况指挥队员的力度。关键是全体队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犹如端午节赛龙舟。为保证工程质量,工地展开了劳动竞赛。10余支硪队在1000多平方米的大坝工地上一起打硪,喝令声和硪落地声此起彼落,兼之不时有挑土的人穿梭往来,虽是初冬,大坝现场气氛却胜似火红夏日。
经过1200多名农户一年多的日夜奋战,至1959年6月,深步水水库大坝建设终告一段落。一座宽50米、高15.3米的大坝在更楼河上游拔地而起,如同一把巨锁,锁住身后蜿蜒盘旋数千米的“蛟龙”。
在没有钩机,没有泥头车,甚至连手推斗车也没有的时代,千百个更楼合水公社民工,依靠自身的智慧和汗水,人锄肩挑硪打,凝结成这固若金汤的堤坝,开挖总土方为9.5万立方米,谱写了当代愚公移山新的篇章。
来源:广佛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