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豆腐渣”是不是建筑短命的替罪羊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透露,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这些建筑只能持续25-30年,每年中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据资料显示,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74年。[详细]
(《中国日报》4月6日)
“豆腐渣”是不是建筑短命的替罪羊
这样的消息一出,旋即引发了舆论对于“豆腐渣工程”的再一次聚焦。“豆腐渣”当然是有,可能为数还不少,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建筑质量普遍性地“豆腐渣”,这是一个必须要厘清的问题。在我看来,“豆腐渣”不过是建筑短命的替罪羊———真正的根源是,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政绩工程大行其道,同时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
都说巴黎这座城市一百年都没有过时,其实不是因为巴黎人一百年前的规划多么完美,而是人家心态务实,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对城市环境进行延续性的“修复”。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74年,令人羡慕———其实,人家比我们“高”的,仅仅是建筑质量和建筑技术吗?非也。
在一些地方,“有钱搞形象工程,无钱办百姓大事”,或者“想的是建利民工程,搞出的却是伤民工程”。原因在于:一没有充分考虑民生民情,让城市建设规划更符合公共利益;二没有吸纳民意民智让公共建设决策更科学完美,决策失误造成财政浪费;三缺乏有效的公共监督,导致相关权力的腐败和资本暗箱操作。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纵然我们学来了英美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安全理念,杜绝了“豆腐渣”工程,国内的建筑也照旧会短命下去。
中国建筑短命根在“惟GDP是从”
面对中国建筑寿命只有25-30年的答案,也许人们立即会将此与“楼歪歪”、“楼脆脆”现象联系起来,将建筑短命的罪责推到建筑质量身上。可值得深思的是———除却地震、人为的破坏地质等导致的意外,谁能否认其中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惟GDP是从”的决策思维?
官员们虽然不都是经济学家,但他们却深谙美、德两国学者合著的《四倍跃进》书中一个关于GDP的道理———
“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甚微。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撞向路另一侧的车,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也被撞上,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好极了,’GDP说。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整理行道树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做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依然在增加。”
如此说来,中国建筑短命的命题不仅仅是需要建筑质量监管部门反思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那些手握规划与决策大权官员反思的问题,否则,中国建筑寿命仍将继续被GDP折寿!
短命建筑映射出物权保障缺失
住建部的一位司长将中国建筑命短的原因指向“政府的盲目拆迁和国内房屋自身的建筑质量问题”,其实在这一原因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便是没有人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对建筑物负责。
指望建筑者为建筑物负责是不现实的,当一个人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建房子,建设者自然不会具有将建筑物盖成“百年老建筑”的动机,因为建筑越老意味着自己的生计就越少,既然土地仅能拥有使用权为何不多用几遍?我国的土地是国有的,即便建设者们没有恒心,那国家至少应该有恒心吧?可惜的是,事实上土地的真正操作者在于地方政府,偏偏短命建筑显然在财政上更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利益的最大化。
其实,最能够对土地负责的该是建筑产权拥有者,孟子曾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在建筑上也是如此,如果房屋拥有者没有恒产,又怎么会对建筑物有恒心呢?美国的建国者在确定选举规则的时候特别规定了,民众需要具有土地等财产才能拥有选举权。长久以来,我们借此证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虚伪性,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建国者们何尝不是继承了孟子“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思想呢?只有民权能够得到切实保障,民众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物权能够切实得到保障,建筑物才不会因“公地悲剧”而短命。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