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广州越华路开挖事件追踪:问责背后还应检讨什么
近来媒体报道“广州越华路多次开挖”,引发各界热议。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昨日提出“越华路事件应问责”。到底问责谁?问责什么?韩志鹏认为,如果工作中存在失职或监管不力,与道路开挖事件有直接关系的建设、规划等部门,均可被问责。而道路开挖审批权匆匆下放到区里,条件是否成熟?
官方答复难圆其说
对有关部门就“越华路屡屡开挖”的解释,韩志鹏表示难以接受。
韩志鹏表示,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称越华路反复更换的新地砖,都由开挖单位出钱。这些钱是哪里来的,难道开挖单位的钱就不是社会财富?据称,因为道路地下管线是水平铺设的,故难以同时开挖施工。对此,韩志鹏表示理解。但认为,越华路不能在一次开挖后、所有管线单位同时或依次连续施工,这跟建设部门没有管理、统筹、协调好管线单位的施工有关。
越秀区建设部门称,越华路使用的广场砖很薄、易碎,贴的时候用水泥凝结的,开挖时就作废了。韩志鹏说,明知广场砖很薄、易碎,一开挖就作废,为什么越华路五次更换地砖都要用这种?
目前,广州申请道路挖掘许可,一般要经过规划、交警、建设等环节。韩志鹏认为,越华路挖掘施工都经过了审批,恰恰暴露了“拉链路”深层次的原因,审批制度必须检讨。5月1日越华路因道路施工挖爆水管,难道仅仅因施工方粗心意外?有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有没有做好充分的把关、指引?
韩志鹏认为,在越华路开挖事件上,起码建设部门应受到问责,而作为上级的区政府也难辞其咎。
属地管理管不过来
广州每年有多少宗道路开挖工程?恐怕连建设部门也心中没底。市人大代表刘莲香称,广州每年道路挖掘工程超1000宗。
以前,广州在全国首创了招标城市道路挖掘监理单位的机制,由第三方监理公司每天将全市道路挖掘的数据资料上报市政部门,并负责24小时现场勘查,且开挖工程必须提前一个季度申报,由市政部门统一协调开挖时间,未提前申请或未按计划实施的开挖项目,三年内不再批准。
遗憾的是,现实操作中,好些当年的创新之举基本已名存实亡。
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邱益民副局长称,目前在各区管辖的道路挖掘施工中,并未采用第三方监理机制。各区辖区内的道路开挖审批、施工监理等,基本上由区一级市政建设部门“一肩挑”。
一位市政和水利管理所所长直言,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钱的问题。原来负责道路开挖许可审批的是市政园林局,当时有足够的资金招标监理单位,现在不行了。区局目前有部分员工对区内道路施工进行检查,但亚运工程施工工地非常多,加上“创文”等,监管人力上很吃紧。
韩志鹏认为,道路开挖审批权限下放到区没有错,但倘若因此造成管线单位的统筹协调、施工的监督监管等难以有序进行,政府就该反思:急匆匆将事权下放的做法是否妥当?条件是否成熟?
“五年内不开挖”承诺屡成空
对广州道路重复开挖的现象,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认为,症结就在各种管线各自管理,老死不相往来,强调的都是自己的重要,而对干扰市民则视而不见!这种市政施工“大晒”的观念,反映一些部门的“父母官”观念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花的钱不是老百姓的钱,而是政府的钱,市政施工是“恩赐给市民的”。
为消除“拉链路”,广州曾试图将所有管线都集中起来统一施工,并保证5年内不开挖。王则楚认为,尽管在市民一再批评下,有关部门也想对管线施工统一管理,但实际上这些管线哪一项都是老百姓须臾不可离开的。于是,他们又常常挟老百姓的急需,而使管理部门“五年内不开挖”的承诺破灭。(孙朝方)
道路频开挖令盲道受损严重
今天是第20个“全国助残日”。广州市残联理事长梁左宜在昨日一个赠书活动中表示,市内的迎亚运工程频频对道路进行开挖,令盲道受损严重,他呼吁有关部门在工程的每个环节应尽注意义务,给残疾人留一点生活的空间。
提到广州的残疾人工作,梁左宜介绍,广州市本级的残联系统,事业编制人数有600多人,聘用的工作人员有800多人,“除了中央残联系统,我们这个服务力量堪称全国最强。”在广州,每个区、街都有残联组织,每个镇、街都有工疗站,市政府还规定,机关单位使用的信封统一交给各工疗站来制作。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