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在京圆满落幕
七二检测网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10年6月6日在北京市昌平区温都水城圆满落幕。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全国重点设计院所,部分建筑集团公司,建筑装饰公司及企事业基建处精英领要汇聚一堂,就学术心得和行业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交流与沟通。>>点击进入研讨会专题
>>点击进入由七二检测录制的[视频]:
“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开幕式
“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结构地基分会场
“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第一分会场:建筑规划
“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设备分会场
大会主会场暨开幕式
会议现场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是为应对我国既有建筑面临的抗灾能力弱、运行能耗高、使用功能差等问题,着力解决既有建筑在耐久性、安全性、节能性、舒适性、环境性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由科学技术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7年01月正式启动,既是为了满足当前的现实需求,也为将来更大规模的建筑改造提供技术储备。
项目研究内容涵盖了与既有建筑改造相关的标准规范、检测与鉴定技术、机械装备与建筑材料、结构加固、抗震改造、使用功能提升、软件系统开发、节能降耗以及能源系统优化等多个方面;共设置十个课题,包括既有建筑评定标准与改造规范研究、既有建筑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既有建筑安全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既有建筑功能提升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既有建筑设备更新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既有建筑供能系统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与综合改造技术研究、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既有建筑改造专用材料和施工机械研究与开发、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集成示范工程。
研究的建筑类型包括了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以及历史建筑四大类,技术应用分布遍及我国所有气候区;自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申请国家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研制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18项;技术成果应用超过55项。开发了既有建筑改造网络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与技术推广中心,为我国的既有建筑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经应用于总面积超过200万平米的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中,研发单位从项目改造中获得的收入超过1.5亿元,带动了工程检测、建筑改造、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行业收入超过5亿元,经济效益显著。
在成果展示区中,项目组对已经取得的突破性技术、专利、产品、示范工程等约120项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同时二十多家为既有建筑改造提供技术服务和产品的国内企业参与了本次展示。
本次研讨会为有效地解决科研单位、设计、施工企业之间在技术、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为推动本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中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page}}
主会场嘉宾由林海燕先生领衔,畅谈心怀,各抒己见,介绍了中国既有建筑的保存现状,既有建筑改建的亟切性及其重要意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状况。
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林海燕先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王俊先生(大会主持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 赵基达先生
{{page}}
第一分会场“建筑规划”与会嘉宾:
重庆大学教授、博导 胡纹先生(主持人)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级高工 刘永刚先生(主持人)
同济大学教授 戴仕炳先生
方元绿洲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宪强先生
{{page}}
“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的召开是有其特殊的现时代背景的。会议规模较大,但整体精神归纳来却无外乎三个方面:“建筑环保”、“建筑科技”、“建筑安全”。
{{page}} 破土动工,“规划”总是首当其冲的,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改造。从工作性质上来说,古今并无二致;但既然是“改造”,相较于以往的又必然有所区别,这“区别”主要体现为操作思路的迁异:除了要考虑常规的地质、交通、经济、风水等要素以外,既有建筑的改建更还是节能减碳、生态住宅整体环境提升、历史建筑抢救性保存与修复方案等综合指标的考量,实际上是新时代“人文”理念的复苏与反思在建筑上的体现,追求的是建筑的一种“附加值”。
“建筑设备”是建筑“附加值”的补充与升华。通过对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天然气等再生能源供应系统、建筑制冷热系统……的综合考虑,全方位的到位安排,来保证筑体综合性能的高品质实现。
“附加值”满足了新时代人们对建筑功能的新追求,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安全”永远都是建筑的根本。继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以后,一连串噩耗接踵而至,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抚平不了的创伤。但是,“创伤”之外更多的还是震惊与愤怒,——在灾后的建筑评估中,人们发现,除了天灾的无情,人为因素事实上早已“伏祸在先”:“豆腐渣工程”终于难掩其“尸迹”,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其代价则是几十万无辜同胞的罹难!
天灾理该受到诅咒,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也不妨说它是在“替天行道”,揭露黑暗,引起良知的悔悟与警醒,因为我们的社会是习惯了“吃一堑”,方能“长一智”的惯性思维方式的。试问:若不是这样的惨祸,是否会有今天这样一场会议“地基结构”这样一个议题的诞生呢?
参与“建筑改造”科技创新与生产的企业带来的成果展是本次会议的又一大看点。各企业除了设立展台,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科技宣讲外,还通过设置浏览栏的方式积极向参观者进行展示。他们的参与给会议带来了理论可行性的有力支撑。
会议大厅里的“既有建筑”科技成果展
成果展厅里络绎参观的人员
公司展位一瞥
西博德施(中日合资)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向参观人群进行产品性能演示
来源:七二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