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临洮县太石镇异地扶贫搬迁工程“竣工” 每家都有裂缝

作者: 时间: 2010-12-22 00:00 阅读:

临洮县太石镇异地扶贫搬迁工程“竣工”30余户村民搬进新房发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临洮县太石镇张家岭村、牛头沟村有38户村民房屋因处于山体滑坡危险区域,被纳入维修项目,国家和当地政府给每户村民共补助资金2.4万元,该资金要求直接发放到村民手中,用于村民异地自建或维修危房。但在镇政府的主导下,38户本应自建的房屋却被承包给了没有任何建筑资质的农民,异地搬迁工程最后出现了严重的建筑质量问题,房屋除严重裂缝外,建筑方竟然用纱布“修补”裂缝来“遮羞”。

国家补贴资金未发放到村民手中

12月20日上午,临洮县太石镇沙楞村虎狼湾,李天栋在新建的异地搬迁房里瑟瑟发抖。新房是平板房,屋顶采用混凝土现浇方式,由于厚度不够,也没有设置保温层,房子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该房屋是“太石镇2009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盖的房子,太石镇张家岭村和牛头沟村共有38户居民的房屋处于山体滑坡危险区域,临洮县决定将这38户村民异地搬迁。2008年7月,国家财政给每户村民补助资金2万元要求直接发放到村民手中,由村民自建或维修房屋时使用。

太石镇政府决定将张家岭村和牛头沟村的38户村民集体搬迁到沙楞村虎狼湾,但最后在太石镇镇政府的主导下,38户村民的新建搬迁房工程被承包给了当地一位农民。根据设计,搬迁村民的新家将有一个小院落,院落里有一排3间约60平方米的平板房。每户居民新家造价5.1万余元,除国家补助的2万元,当地政府还从危房改造资金中给每户村民拨付4000元,搬迁村民要搬进新家还需支付2.7万元。

工程质量低劣村民搬进“新危房”

2009年9月底,太石镇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竣工,最后实际修建了36套搬迁房,每4套搬迁房连在一起,共9排。从2009年9月底至今年11月底,计划中的搬迁户陆续搬进了新家。然而,村民们发现,新建的搬迁房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他们缴了2.7万元后,只不过是从原来的滑坡区危旧房搬进了崭新漂亮的新危房中。

裂缝从几毫米宽到几厘米宽,最宽的裂缝达3厘米左右。36户异地搬迁房,几乎每家房屋墙体上都有,后墙有些裂缝甚至贯通整个墙体。为了遮掩,施工方在墙体外部裂缝上抹上一层水泥砂浆,内部裂缝先用纱布粘贴,然后涂抹一层白灰。

“这还是去年上面领导来检查时,施工方做的补救措施。”李天栋告诉记者。

工程承包商竟从未搞过建筑

“我没有建筑资质,以前也没有搞过建筑。”12月20日,“太石镇2009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承包人石作基告诉记者,当时工程时间非常紧,他找了一些当地人,组成几支队伍同时开工,最终如期完成了工程。石作基承认房屋确实出现了裂缝,但他认为裂缝可能不是施工质量造成的。他曾咨询过搞建筑的专业人士,专业人士称,可能是房屋建造时没有设置收缩缝。但施工图是镇政府提供的,图上原来就没有设计收缩缝,可能是设计有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搬迁试点工程的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到底是何种质量问题,该用何种办法解决,当地建筑监管部门从未进行过评估,也一直没有介入此事。

工程出了问题到底谁该为此负责?

“当时,原则上是将国家拨付的补助资金发到村民手中,由村民自建房屋。由于考虑到村民自建耽误时间,最后政府出面,经搬迁村民和石作基协商,由他统一修建搬迁房屋。”太石镇当时负责搬迁试点工程的副镇长裴生颐告诉记者。工程施工时,镇政府也进行了监管,最后由4位搬迁村民代表负责工程质量监理。现在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镇政府会督促承包商解决这一问题。

记者了解到,4位当时负责工程质量监理的村民代表没有任何建筑方面的经验,4人中有3人很少到工地上去。当时负责监理的村民代表夏玉勇告诉记者:“刚开始几天我到工地发现施工过程中有质量问题,但提出意见后根本没人理我,就再也没去过。”

张家岭村与牛头沟村本来地处偏远山区,当地村民经济普遍困难。为了搬进新房,搬迁居民都是举家借债,才凑够近3万元的费用,但搬迁工程出了问题,监管体现在什么地方?到底谁该为此负责?8To七二检测-工程检测,教程,报告,记录,程序,考试,标准,招聘,求职等

来源:兰州晨报8To七二检测-工程检测,教程,报告,记录,程序,考试,标准,招聘,求职等

<a href=http://qejc.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七二检测</a>

七二检测

关注质量管理,强化安全意识,七二检测带你了解更多最新行业信息,分享精品免费资源。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用微信直接搜索七二检测或者qejc.cn并点击关注,即可获得监理每日精选内容资讯。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