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巴基斯坦“三峡工程”为当地输送正能量

作者: 时间: 2018-05-14 00:00 阅读:
巴基斯坦“三峡工程”为当地输送正能量_1
    图为建设中的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项目。新华社发
    4月13日,中国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首台机组实现并网发电,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这标志着中巴两国能源合作迈上了更高更新的台阶。该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巴经济走廊惠及巴国内经济民生的完美体现,将进一步满足当地人民工作和生活的用电需求,为千家万户输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尼鲁姆-杰卢姆水电项目自2008年1月开工动土,至2018年实现并网发电,历经十载寒暑,方成千秋之功。因其工程量之大、技术难题之多、危险系数之高、社会影响之巨,又被称为巴基斯坦的“三峡工程”。在该项目发电庆典仪式上,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亲自按下机组启动按钮,并致辞盛赞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和中方作出的贡献。他表示,尼鲁姆-杰卢姆工程建设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是中方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成就了这一伟大的工程。
    巴基斯坦曾是一个电力能源极度短缺的国度,每逢夏季用电高峰时节,各大城市几乎每天都要停电十几个小时,拉闸限电在首都伊斯兰堡是家常便饭,偏僻贫穷地区则更甚;当地百姓最基本的用电需求尚且难以满足,工农业发展必需的电力持续供应更是遥遥无期。在首都地区,每当停电时,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会开启备用发电机,夏天的伊斯兰堡就被淹没在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声和滚滚烟雾之中。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领域的优先重点项目,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工程总装机容量969兆瓦,电站机组全部发电后,年发电量约为51.5亿千瓦时,占巴基斯坦水电发电量的12%,能够大幅度地缓解电力短缺问题,改善巴百姓的工作生活质量。同时,电站预计每年还将为巴基斯坦带来450亿卢比(约24.75亿人民币)的财政收入,这对当地的经济和民生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项目除了带来生活便利和经济增长之外,工程建设本身已为当地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建筑从业者。这些参与工程建设的巴籍员工表示在工作中收获的经验和技术将使自己及家人受益一生。
    尼鲁姆-杰卢姆水电项目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北部,该地区高山河谷纵横,地形十分复杂,地势级差巨大,地质灾害频发。根据设计方案,该项目将穿越喜马拉雅山断层带,在天堑上筑就拦水低坝。整个项目中最为关键、同时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一环是总长约68公里的引水隧洞工程,将贯穿山高谷深、灾害频现的喜马拉雅山西段断层带,这在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自然之力本已令人敬畏,匠人之工更加令人钦佩。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打通引水隧洞十分不易,工程的建设者们经历了多次几乎可称为“灭顶之灾”的险情,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来。8年前,巴爆发特大洪涝灾害,工程全标段都有设施被冲毁;4年前,隧洞出现重大渗水险情,河水倒灌进隧洞,情况十分危急;项目施工期间共遭遇多达200多次岩爆,最严重的一次强度相当于3级地震,导致大部分挖掘设备严重损坏。每一次的突发险情都导致工程无法按期进行甚至险些中途“流产”,但工程的建设者们每一次都能够凭借高超的施工技术、丰富的作业经验以及过人的智慧胆识应对挑战、化险为夷,保证了项目在波澜不惊中稳步向前推进。
    该项目的并网发电圆满回应了巴基斯坦人民的热切期待。实际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来,能源领域是进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龙头领域。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只是中巴能源合作这张蓝图上的众多耀眼的明星之一,更多的水电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将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正是有许多像葛洲坝集团这样具有一流技术、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的中国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将中国正能量带到巴基斯坦、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切切实实造福一方百姓,使中国制造的称号更加响亮,为“一带一路”倡议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报伊斯兰堡5月13日电 本报记者 贺斌 张任重)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