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国进入绿色金融时代 资本如何与绿色建筑产业对话
分析人士认为,中央深改组提出,要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为绿色发展服务,表明了未来政策对绿色发展的态度。
中国进入绿色金融时代,所有的金融产品都开始冠以“绿色”二字,绿色银行、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IPO、绿色指数、绿色证券化、绿色海外投资等等。一时间,绿色之风吹遍大江南北,甚至连G20峰会都专门设立了绿色金融工作组。
中国也越来越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前不久,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给出了绿色金融的“官方”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关于绿色金融的定义,有助于绿色金融产品的界定,为通过“声誉效应”来激励绿色投资提供基础。
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全民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也提到,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分析人士认为,中央深改组提出,要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为绿色发展服务,表明了未来政策对绿色发展的态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严格控制对房地产的贷款,而此次提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新课题,也为金融创新带来了契机。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开发了很多提高新旧建筑能效的政策和项目,而确保资本向绿色建筑和节能改造领域流动至关重要,这会极大地影响中国可持续城市化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
这就需要加强金融机构评估能源效率项目的能力、改变管理模式、增加银行能源效率和绿色建筑项目的可担保性,以及支持性的政策框架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撰文称,比如在投资规划和融资阶段要求项目达到绿色标准。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城市发展的另外一个有效手段,是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要求新的项目,尤其是新的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必须达到绿色、节能标准。一旦设计阶段达到了绿色标准,这些项目就会享受未来几十年的节能减排效益。
不过,也有投资界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现实中,部分绿色项目虽然有较好的环境效益,但由于回报率不够高,难以吸引足够的社会资本,因此需要一定的财政、金融和监管类的激励机制来降低融资成本或提高项目收益,以帮助投资者达到合理的回报率。
不仅如此,具体到金融领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教授、香港规划师学会原会长叶祖达认为,我国绿色金融起步晚,创新产品单一,几乎等同于绿色信贷,即减少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贷款额度。
在叶祖达设计的主要绿色金融工具体系中,投资银行或者企业融资的工具有项目融资贷款、绿色债券、排污权*押等8种工具;还有碳基金、绿色项目投资资金、绿色设备租售基金等资产管理工具;零售银行向企业或消费者提供节能住宅*押信贷、节能商业地产*押、新能源汽车/设备信贷、绿色信用卡等工具;最后还有碳排放权交易、*押/回购,碳资产托管和碳保险等碳金融工具。
此外,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平台尚不健全,融资投资者缺乏评估企业的信息,消费者缺乏正确选择的信息。目前没有建立有效和及时的信息沟通平台,金融机构、企业、金融监管以及环保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联席会议、征信系统等方式,建立信息沟通和共享。
对此,叶祖达建议,政府要提供更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源进入绿色投资;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提高投资或者基金的成本;强化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偏好,通过银行信贷等不同的手段鼓励消费者来做绿色消费的行为;还要适当给地方放权,让其有绿色建设融资能力。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