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1/4城市睡在噪音里,BIM怎么破?
日前,环保部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这意味着全国1/4城市睡在噪音里。而“民不告,官不究”的治噪难状况,使得噪声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噪声会对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此前世卫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首次给噪声污染“定罪”。 根据世卫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噪声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过度暴露在噪声污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噪音对建筑物和机械设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医学专家则表示,人们长期受噪声干扰,会出现神经衰弱,出现头晕、视觉疲劳等症状。即使是40至50分贝的噪声干扰,人们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
噪声逐渐成为威胁城市人健康和生活的一颗毒瘤。要想彻底解决噪声问题,光治燥不行,还要从城市规划的根子上全盘考虑。幸而,城市规划信息化让一切变成可能。
BIM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模型上,国内目前规划GIS平台图形界面以二维表达,而基于BIM的信息模型以三维空间模型为基础,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到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建立基于同样数据结构并且包含了所有规划体系的三维和多维模型。城市规划模型建立之后,需要与城市规划现有的管理系统即GIS平台结合。
建立可计算化的BIM三维模型, 综合利用气象数据和外部环境数据,进行规划微环境生态模拟与评估, 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的技术手段是未来三维仿真的发展趋势。而且,在城市规划领域引入基于BIM信息模型的微环境生态指标评估,将拓展和创新现有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技术路线、实施策略和管理机制。
城市规划的微环境模拟基本可以概括为人的舒适度感知,包括噪声分析、日照和采光、空气流动、可视度分析、建筑群热工分析等。通过这些分析,从规划角度和生态学角度解决了规划空间所产生的对人的舒适度的影响。
噪音分析
近年来,噪声污染日趋严重,但无论是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还是污染防治的措施都不尽完善,满足不了现阶段噪声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的需求,对于建筑行业,从设计阶段就应该进行噪音分析,尽量降低噪声对规划微环境的影响。
BIM可以实现声环境模拟,通过BIM建立几何模型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材质的变化,房间内部装修的变化,来预测建筑的声学质量,以及对建筑声学改造方案进行可行性预测。
日照和采光
建筑物日照间距不仅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规划设计的主要参考标准。日照分析涉及到时间、地域、建筑造型等多种复杂因素,要将这些相互影响的因素综合起来进行人工精确计算分析是非常困难的,而BIM技术则能很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
利用BIM相应建模和分析软件,可以对模拟区域建立3D模型,然后通过输入模拟区域的气象数据等信息资料,对该模拟区域内建筑的日照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空气流动
随着都市建筑的高度密集化和高层化,建筑物之间风环境的相互作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外环境对建筑内部居者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小区二次风、小区热环境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采用CF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可以方便地对建筑外环境进行模拟分析,从而设计出合理的建筑风环境。通过BIM技术与CFD技术的结合运用,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建筑内、外环境的气流流场进行模拟仿真,可以形象直观地对建筑内外环境的气流流动形成的流体环境做出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地调整方案。这有利于规划师、建筑师在方案设计的时候全面、直观地对环境影响的因素进行把握。同时利用技术的综合运用来使规划设计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可视度分析
对城市视觉景观的控制和塑造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可视性分析可以将城市视觉景观的感官认知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是服务于城市规划设计的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决策手段。可视性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对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结构进行控制和调整的重要依据。
早先,设计师们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及统计约束规则来确定可视性问题,但随着采样点数的增加,计算量也会剧增,另外这种离散的模拟势必会带来不确定性的问题。BIM技术的应用使可视度分析变得简单很多。
通过BIM技术,可以对取样内地标建筑进行可视度分析模拟,从分析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道路上对该地标建筑的可视度分布。软件会统计不同可视程度类型的面积,而道路上网格的颜色区域变化则显示了能看到的景观建筑的区域变化。
建筑群热工分析
BIM可以分析规划建筑空间形成后,在自然状态下得到太阳热量的自然分布,通过这种热量分布计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建筑群内部热量集中的地方。得到该结果后,在深化规划方案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各种措施调整,如增加绿地、水系或者引入自然通风廊道等方法减少高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