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BIM在给排水碰撞分析中的应用
给排水管道在碰撞问题中的应对方法
最近的工作都在围绕碰撞报告进行。在解决了什么是“碰撞”的问题后,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表达我们的碰撞报告。
前一阶段我们曾经做过很多碰撞报告,但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差强人意。我们重点不突出,无法让设计负责人、业主信服。图片的表达也不是很清楚,有一种让人看不懂的感觉(如图1)。
图1:旧版碰撞报告
后来张工提议是否可以用两张图片表达:一张是发生碰撞的;另一张是BIM设计师在综合各种资料后,凭借自己经验修改的,不发生碰撞的。如果在我们反复调整高度位置后,还是发生碰撞,那么这就是我们要提出给设计负责人的“真正的碰撞”。“真碰撞”和“假碰撞”都是我们碰撞报告的内容,“假碰撞”可以作为一种建议,无论最后是否被采用,我们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这份碰撞报告的重点在于我们要综合建筑、结构、水暖电五个专业,逐个修改我们的管道模型。对我们的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但这是个大工程量,不能急于求成,要先从一个碰撞点出发,一一攻破。
首先,我们在NavisWorks中综合模型,找到某一碰撞点(简称碰撞1,如图2)。碰撞1发生碰撞的原因在于:剖面1与剖面9位置相邻,吊顶高度却相差很大,管道高度也随之相差很大。在前一阶段的管道绘制中,我们不知吊顶高度在哪里变化,所以在自己认为对的地方改变了管道的高度。现在有了吊顶的确切位置,综合模型后就出现了碰撞。
图2:碰撞1
有了碰撞后就要修改模型。暖通大多都是风管和重力管,少部分压力管,所以我们准备先不动暖通管道。初步决定先改水管,再改电气桥架。但在管道改完以后发现,原以为已经改好的管道还是发生了很多碰撞。事实证明,这次的修改以失败告终。仔细分析原因发现,电气桥架在碰撞1的左半部份大多与暖通风管发生碰撞,而右半部分与给排水管道发生碰撞。之前的修改是想到哪里就改哪里,没有针对性。这就提醒我们:以后在调整模型的时候,事先要分析碰撞的位置及特点,不能盲目工作,“要打有准备的仗”。所以我们又重新安排了工作内容,先针对大尺寸桥架进行“桥架避风管”、“水管避桥架”,最后再局部调整尺寸较小的桥架和与之碰撞的其他水管。
我主要负责给排水管道的调整,所以在桥架与风管暂时调整好了以后才开始工作。看到模型后发现,为了避开风管,强电桥架局部进行了上调,但与我的水管发生了碰撞(如图3)。如果桥架能将上调的范围扩大,我就能将我的水管全部放在桥架的下面,既不会发生碰撞,也符合“电在上,水在下”的修改要求(如图4)。
准备工作就绪后,我就开始调整我的水管。在调了一根给水管的高度后,我发现我的水管可能都会穿越暖通的空调供回水管(如图5),在咨询了暖通方面后决定由暖通负责“让路”。
图5:与暖通空调供回水管发生碰撞
在修改管道位置的时候,不仅要避开其他专业,更要避开自己专业。原本互不干扰的管道,现在很可能就发生了亲密的关系。碰撞1中的自喷管道与给水管道紧紧的贴在了一起,因此将自喷管道调整平面位置,使之与给水管道保持一定的距离(如图6)。
图6
经过一番调整,水管基本避开了其他管道,除了前面提到的与暖通空调供回水管碰撞(如图7)。这时,只需暖通方面进行适当调整即可完成模型的修改工作。
图7
通过修改机电各专业管道位置高度,将碰撞的地方变成不碰撞,是反复调整的过程。可能一次两次都不能达成目的。这需要我们极大的耐心。还有,专业间的配合也及其重要。在调整中,不仅要看自己的管道,也要注意其他专业的模型,尤其是在空间狭小的地方。其实,帮助了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来源:Autodesk.com.cn;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