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分享

作者:墨临 时间: 2019-02-19 00:00 阅读:
“世间万物都是历史的产物,或依然生机,或岁月尘封,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只要留下一丝踪迹,人们就会对他有所研究有所利用。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其沧桑变化也带给我们后人无尽的瑰宝。”而对近现代建筑发展的研究更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每个建筑背后的“故事”。

《新时代•新史学•新观点——当代建筑史学人系列讲座》作为七二检测2018年收尾的系列讲座,从十一月末开始,历时两个月,在19年年初成功收官!在此期间,我们跟随各位大师的脚步,了解了近些年国内外城市的变迁以及建筑的发展史,每一位都为我们带来了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发展历程。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精彩内容吧!

architecture-building-castle-402028

近代化与本土化--鼓浪屿百年建筑流变

T1PRDTBQAT1RCvBVdK_0_0_760_0.jpg

钱毅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与保护
专著与译著:《近代乡土建筑:开平碉楼》、《青岛八大关与太平角近代建筑》、《巴黎的宏伟构想:路易十四所开创的世界之都》
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基金项目,北京近代建筑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2017-2019;参与《厦门鼓浪屿申报世界遗产申报书》编写, 2016;参与《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北京》中篇编写,2016-2018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
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工学博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

2009年,受到清华大学遗产中心的邀请,钱毅老师参与了鼓浪屿的申遗文本的撰写的团队,从此之后就和鼓浪屿结缘。本期讲座钱毅老师就主要分享了鼓浪屿近百年来这段建筑历史和它的意义 。

壹·本土传统的积淀

宋末元初的时候,也就是在13世纪初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小岛上已经开始有这人移居,他们的这些移居的居民,主要是以这种耕作,捕鱼,海上的贸易为生。慢慢的岛上就形成了一些聚落,到了17世纪初的时候,就是明末的时候,闽南的名士和丁一中,还有池显方,他们先后登上了鼓浪屿。

T1RKh_ByhT1RCvBVdK.png

“鼓浪洞天”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眼中这座小岛宛如人间仙境的状况。直到19世纪中叶,厦门开埠之前,鼓浪屿岛上的建筑,除了日光岩寺等祠庙类建筑外,主要是富有闽南特色的被称为“红砖厝”的传统院落式住宅建筑。闽南地区有人称其为“皇宫起”,提示它们与中原官式建筑,与北方四合院建筑的渊源关系,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来住宅建筑合院布局的形制,反映出中国传统家族伦理的特征,其采用的红砖材料及工艺等又与中原地区合院民居相区别。

T1DAE_BmbT1RCvBVdK.png
T1MAE_B7dT1RCvBVdK.png
贰·外来建筑的传播

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外国人开始在开埠地开展建设活动,众多外国传教士也允许进入中国大陆传教建教堂,西方建筑开始成规模地进入中国。当时的厦门,由于鼓浪屿与厦门租界隔海相望,对渡便利,风景秀丽,西方人陆续进入鼓浪屿将其作为居留地,具有殖民特征的西方文化进入鼓浪屿。

T1N2A_BjhT1RCvBVdK.png

我们从这张1880年的历史照片可以看到,19世纪下半叶,鼓浪屿的西方人建筑,除了少数教堂、仓库等之外,基本上都是殖民地外廊式建筑。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
1880年鼓浪屿鹿耳礁海边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群

事实上,当时鼓浪屿大多数的西方人建筑也不是出自职业工程师或建筑师之手,而是由传教士等业主与当地中国工匠配合完成。19世纪下半叶,鼓浪屿西方人住区建设逐渐初具规模。19世纪末开始,有华人开始在鼓浪屿自建近代小住宅。有的直接模仿外国人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而建于1896年之前的“怡园”,是鼓浪屿乃至闽南地区已知最早的华侨自建洋楼,也可以说是华人自建洋楼本土化的起始。

T1GOL_BKET1RCvBVdK.png

进入二十世纪初,随着鼓浪屿进入工部局洋华共同管理时代,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得回乡定居华人华侨增多,鼓浪屿华人洋楼的建设量逐步增多。空间特征上,华人的洋楼学习西方人的殖民地外廊建筑,其外廊空间形成塌岫、出龟、五脚基等几个本土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限于鼓浪屿,至少在环南中国海的许多华人及华侨洋楼中存在)。

·多元风格的建筑引用

1903 年,《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生效,鼓浪屿进入了新的时期,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鼓浪屿由外来多国侨民、本土居民和还乡华侨群体共同营建和管理,发展成为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近代化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

在原有的闽南本土文化及西方人注入的外来文化基础上,越来越强大的返乡华侨群体为这个时期鼓浪屿的营建活动注入了活力,各种风格的华侨洋楼建筑及其宅园、沿街商铺、公共建筑陆续建成,表现出融合多元文化的特质。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

之后,到20世纪30年代,厦门装饰风格建筑在鼓浪屿风靡开来。

T1s2b_BjhT1RCvBVdK.jpg

厦门装饰风格建筑,外墙大都用具有本地特色的全顺密缝砌法的胭炙砖进行装饰;建筑檐口、立面转角、外廊立柱、横梁、门窗线脚、及院墙、院门的外装饰工程中,广泛采用白色的洗石子模仿石材装饰,配合磨石子工艺,灰塑工艺进行装饰塑形,整体形成类似闽南红砖厝建筑的红砖白石主题大色彩反差的装饰效果。装饰塑形方面采用地方传统吉祥图案等装饰题材与西方古典建筑装饰的融合。

T1Y7V_BjLT1RCvBVdK.png

大量采用20世纪20、30年代风靡世界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的装饰也是其重要特征。鼓浪屿本土化近代建筑发育形成并表现出强烈活力的历史进程,也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世界建筑近代化进程的国际化大潮中,本土建筑文化如何存留,并且有机的融入本地近代建筑的发展,进而焕发新生命力的生动实例 。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

华人的空间实践与建筑形式

T1x7b_ByVT1RCvBVdK_0_0_760_0.jpg

罗晶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
ALCOR Studio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专著:《异乡之乡:离散华人的主体建构与聚居地空间》(预计2019年出版)
2017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17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5年中国建筑设计奖
2015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
2015年The Chicago Athenaeum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
2013、2014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韩国与东亚城市研究项目资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设计博士特别学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士学位

罗老师的讲座选取移民海外的华人做为研究案例,他们离开中国、离开家乡,然后去到了国外的地方,但他们是自愿做出的选择, 他们在海外生活了很久,甚至出生在海外,国外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第二个家乡,也就是异乡之乡。

T1EJx_BX_v1RCvBVdK.png

但这种状态就意味着他们处于一个很边界的状况,也就是他们既有原来家乡的拉扯,又有国外的社会对于它们的各种作用力。
所以在这种政治张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他们的建筑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去设计以及思考他们的空间,他们对这种空间有什么操作?

T1nJZ_BQKT1RCvBVdK.png

唐人街对于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为在国外的华人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家乡的气氛和物质资源。探讨的话题也聚焦在唐人街这个特殊的地方。

T13Kx_ByKv1RCvBVdK.png

全球的唐人街其实非常的像,都有标志性的中国元素:红灯笼、中文的牌坊和招牌,不是很正宗的中国菜,都透露这特殊的气质。

这些中国元素的东西,似乎隐约在说一个叫做中国性的问题,但中国性到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它是否就是唐人街的这些元素?那么这些元素在中国国内又是怎么样一个状态?

T10Jh_BsLT1RCvBVdK.png

中国的设计师们隐隐约约都有一些感觉,就是中国和唐人街之间可能有着相似的地方,有着同根性,但是同时他们在文化上着好像又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

这让我们反思 这些观念与建筑有什么关系?有很多建筑师抱怨觉得很无力,作品都受到了资本的左右,被甲方牵着鼻子走。 其实当我们摆脱一种精英化的建筑师的视角的时候,当我们把目光看向整个社会的所有的建筑和所有的空间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师或者说建筑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罗晶老师强调作为建筑师或者作为建筑的学者,需要对日常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并且从中能够看到我们建筑在整个社会当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一方面被我们的社会所形塑,那么另一方面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社会。

唐人街可能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它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典型的一个,它的整个城市的兴衰完全是根据外界对于他的一个法案,或者说法律的变化来进行的。唐人街的确⽴与巩固也是在这种条件下完成的。


原因有三:
1、华⼈人移⺠民社会内部发展
2、外部排华运动
3、 移出社会清政府的软弱外交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6

华人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处于需要自我隔绝和被整个美国社会的他者隔绝,从而造成了华人移民被边缘化,边缘化之后逐渐就被社会遗忘,被遗忘之后,他们就内部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结构,也就形成了唐人街这个特殊的地方社会。

并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社会机构,如; 家族公所、地缘会馆、中国六⼤公司,行业⼯工会,堂。

在华人对于中国性或者是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有一些因素:

第一是建造⾃我。比如说公所的建筑和堂的建筑,维多利亚建筑的中式阳台,还有分租合住的经济公寓,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或者自我生存的需,同时特殊的中国性的建造,来吸引美国人进行一些商业的消费。

第二是异托邦的形成固然来源于外部忽视与排斥的条件下离散华⼈内部的⾃主构建,然⽽,其空间结果却在极⼤程度上受到了他者暗暗投射的注意⼒的影响。⼀种均质的、族群性的空间建构,正是全然为族群他者的意识形态服务的。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7

唐⼈街的延续:
• 政治上多元⽂文化主义的推动
• 亚裔美国⼈人族群作为共同体的崛起
• 原有居⺠民开始向主流社会争取⾃自身利利益
• 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发展与巩固

在空间排序的⼿段下,城市的地理分区建⽴了⼀种道德性的距离,唐⼈街成为其所在城市⻢赛克中的⼀块,与其他区域相互接触,却并没有相互渗透。

⽽正是通过这种空间秩序,城市对于离散华⼈聚居地的包容成为可能,因为它建⽴了⼀种被掌控的联系,空间成为具有潜在冲突的⾃我与他者之间的中介。

⼤型机构与细密肌理的并置、牌坊与唐⼈街的并置、纪念性公共景观与社会性公共空间的并置。

在⼀系列⾃我与他者的空间形式的并置当中,权⼒目光的视⽽不⻅或协同形塑了离散华⼈的异托邦,从⽽明确表达出“不⻅”的态度,或投注于纪念性空间,⽽使离散华⼈的⽇常性空间与之接合,微妙地表达出碰触却⼜隔绝的意象。

他者的⾃我化与⾃我的他者化空间原型:承载“中国性”社会空间的维多利亚建筑、符号性景观、现代建筑上的中式表⽪。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8

唐人街的整个空间最终是由华人移民移出社会和移入社会三者之间的张力,形成一个物质空间。

其中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见到自我,如何去保卫我们的传统,二是他者的目光,主流社会觉得唐人街就是一块均值的大饼,那么还有视而不见以及差异性的目光;最后是自我的他者化,也就是所谓的银河,或者内化的各个部分。这些导致了一系列的空间结果。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9

帝都来信:王致诚与中西文化交流


T1b0C_BgET1RCvBVdK_0_0_760_0.jpg

段建强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
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方园林历史及理论、中国近代造园学术史、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主要学术研究课题:《陈从周年谱长编》(独著)、陈从周豫园东部修复口述历史研究(独立完成)、《豫园文献集刊》(主编)、《园冶集注》(参编)等
专著与译著:《从谐奇趣到明轩:17-20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拾遗》(2018年11月即将出版)、《帝都来信:北京皇家园林概览》(译著,2018年11月即将出版)、《无限之镜:法国十七世纪园林及其哲学渊源》(译著)、《中国园林史》(参编),第五章“隋、唐、五代”主编、《陈从周全集》(参编),第五卷《岱庙,装修集录》主编
创作奖项:主创设计的“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学楼”项目获首届“河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建筑创作奖一等奖,2014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2015年-至今)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处秘书(2014年-至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创会委员(2016年-至今)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乡村建筑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2015年-至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学位

本期讲座,来自河南工业大学的段建强老师分享他在对西方传教士王致诚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有关中西园林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的思考与观点 。

T132W_B_YT1RCvBVdK.png

王致诚是和郎世宁同时期的一个法国传教士。早在在1931年的时候,王致诚一封叫作《帝都来信》著作就被唐再复先生在刊登在营造学社汇刊里面。它描述了圆明园的情况,很久以来没有被国内的研究学者真正的关注过,而这本书却获过美国的国会图书奖。关于王致诚的介绍,现存的文献中寥寥,但是王致诚的信在当时,却对整个欧洲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壹·王致誠等傳教士們在文化交流中的意義

段老师认为,王致诚在内的西方传教士们在中西文化交流里面首先进行的是世界观的交流,而不是宗教信仰的交流,也不是文化差异的教育。世界观的交流,使得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通过具体的人之间进行碰撞,进行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T1kAh_BCET1RCvBVdK.png
三王来朝_波提切利
王致诚曾赠送给康熙亲手绘制的三王来朝图,可惜并没有在历史中保留下来。

受到西方文艺复兴影响的西方传教士,在为中国皇帝服务绘制画像时文化冲突不断,但也因此产生了独具中西特色的独特作品。

T13Ah_BCWT1RCvBVdK.jpg
中国古典花与西方油画结合的作品

郎世宁等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之一就是他们把欧洲同一时期——巴洛克时期关于透视学重要原理和画法传入中国。 

T1mAh_B4KT1RCvBVdK.png
年希尧《视学》雍正七年(1729-1735)中的透视图

贰·哪些交流有效溝通了東西方的相互認識

乾隆年间,传教士非常深入的介入了圆明园,尤其是长春园的西洋楼景区的建造过程。

传教士进入中国以后,在园林修造里面,用了当时巴洛克时期的非常重要的透视法,来加大空间的深度 。

段老师一直在思考:王致诚等传教士通过耶稣会士的书简,把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崇尚自由布局,崇尚借景对景的这种做法,介绍给欧洲的时候,为什么会给欧洲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他总结了两个原因,第一是从自然观到审美观的完全不同的差异造成了巨大文化碰撞。

第二是法国启蒙思想的基础与中国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使西方人对古老的中国产生了非常大的憧憬和想象。他们甚至把中国作为一个人类文明成功的高级样本介绍给西方世界。

而这其中,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就是中国的园林和自然观。这也是对西方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0
当时在欧洲世界非常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标志——南京大报恩寺塔

T1e7W_B_CT1RCvBVdK.jpg
伦敦邱园塔可以看到南京大报恩寺的影子

叁·我們當下文化交流從中將獲得哪些啓示

启示1:中西方历史互通的通道往往就是像王致诚这样的人物串联起来的。

启示2:从文化的角度,要有更大的文化的包容性,去看待这种文化交流的这种进程和现象,也要通过这种现象去深入的追追寻到底是哪些文化的动因,促成了这种交流,到底这种交流在不同的文化中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这些遗产对我们现当代有哪些启示或者帮助。

启示3:多元的开放的心态对我们反思当代当代的文化交流,当代的文化实践,当代的理论历史学术都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多元的开放的心态对我们反思当代当代的文化交流,当代的文化实践,当代的理论历史学术都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1

近代沈阳城建筑文化变迁研究

本期讲座刘思铎老师就通过介绍近代1858年到1931年期间沈阳城建筑文化的变迁,让大家感受沈阳独特的建筑文化特色。

壹·沈阳城古代史简介

T1QOW_BvCT1RCvBVdK.png
从辽代到元代到明代,沈阳城城市演变格局

T1V7W_BjLT1RCvBVdK.jpg
明辽东全图

1619年,努尔哈赤攻下了辽阳之后,将原都城赫图阿拉城迁至辽阳。努尔哈赤迁都到沈阳之后,还是在明原有的这个城址的基础上,他做了两个工作,第一个修建了罕王宫。第二个城市建设的举动是修建了十王亭,是沈阳故宫最具特色的办公场所。


T157b_BXbv1RCvBVdK.png

1631年皇太极执政时期,他进行了一个城市的大规模的一个建设。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2

皇太极所进行的城市规划的整个大的改革之后,城市的街巷图出现了。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3

康熙执政期间,为了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康熙定规在沈阳城外修筑一个近似圆形土墙,我们叫它“郭”,内城外郭的时期,盛京城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格局。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4

贰·沈阳城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上将1840年作为近代史的开端,但是从建筑史学研究来讲,建筑近代史研究以1858年为沈阳城的近代史开端,因为在这个时间阿牛庄营口开埠,真正的西方外来文化开始进入到沈阳,它的建筑的文化开始出现了变化。截止点定在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整个的沈阳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沈阳的执政党进行了一个彻底的一个转换。

内外同构背景下的传播动力与契机
(1858年——1911年)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牛庄成为为通商口岸,英国人得以在内地游历和通商。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5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主教教士在沈的自由传教,也对当地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6
传教士满洲基督教长老会司督阁爵士

受西方文化影响建造的西式建筑。
建筑文化传入特点:
1、传入重点:重形式——功能与技术
2、传入观念:适应性——改变与创造
3、引入强度:潜入式——高调与治愈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7奉天旧照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81872年2月,英国罗约翰牧师在奉天东关修建基督教堂——东关礼拜堂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19盛京施医院

1900年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针对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外来文化他们对西方人的建筑进行了非常毁灭式的破坏。1905年到1907年,整个的清朝末年政治体制开始改革,大量的新兴的建筑类型开始出现。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0当时在沈阳老城区内最高的一个建筑——小南天主教堂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1
由法国巴黎大学毕业的梁亨利神父设计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经过义和团运动失败,中国政府收到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中国政府的骄傲意识土崩瓦解,思想上开始惧怕和推崇西方人。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2

建筑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就从原来的仿中式或近似中式转变为西方建筑文化是被引进的被推崇的。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31911年重建育婴养老院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4
奉天学务公所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5奉天大清银行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6
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革命与建设
(1912年——1928年)
1912年到1928年期间,奉系军阀执政期间,沈阳城作为全国一个很重要的军阀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政治:以奉抵华,中日对抗
2、经济:以工为主,以商养军
3、交通:以轨代船,陆争水艳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7

市政建设方面,1923年左右,沈阳成立了奉天使,引进了有轨电车,有了柏油马路,有了地下排水设施、路灯等,这个时期引进了一些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
在军阀统治时期也是沈阳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市井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街商业街,是皇太极最开始城市规划改革时定的那一条街,在清朝叫四平街,取名是四季平安之意。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8

中街的建筑特点是:南面建筑是低的,北面建筑是高的。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29

用我们现代的城市规划理念来看,它首先是保证了这个街市的光照,冬季也能挡住寒风。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0

从当时城市规划角度,中街在沈阳故宫前面,建筑退让了故宫的保护范围,不会对故宫有视线遮挡,满足了当时建筑限高的要求。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1
这个时期的沈阳建筑的流行要素是:屋顶花园

对建筑教育和建筑师的重视,也使沈阳的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2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沈阳的政治经济的一个局势相对全国来说比较稳定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就受邀到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学的专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是现代建筑学教育的一个开端。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3
基泰工程司首席设计师-杨廷宝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4杨廷宝作品——京奉铁路沈阳总站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5同泽女子中学

杨廷宝先生进行建筑作品分析的时候,他会用一系列的这个比例尺度关系来进行论证这个关系,就是完全符合宾夕法尼亚大学培养出来的这种学院派的那种尺度感。这也是早期的建筑设计的一个倾向。

现代城市建设
(1929年——1931年)

建筑文化发展特点是:
(1)城市与市政建设
(2)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的自主引入
(3)功能需求催生技术的成熟。
(4)专业人才的出现与培养
(5)建筑教育的重视与推广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6钟楼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7
东三省官银号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8
边业银行

在短暂的这几十年期间,沈阳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如果把这个范围视域再放大到沈阳这个城域范围内,包括其他的板块,我们甚至把它放在全国的大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文化的转变促进了现代生活的城市的生成,今天的生活又会促使明天的城市的变化,我们要找寻我们需要传承的文化是什么?我们需要变革的文化是什么,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够真正做到建筑史学人想把我们的史学观念传递给大众。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39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早期发展的研究

T1e2__BXCT1RCvBVdK_0_0_760_0.jpg
刘亦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城市史;近现代建筑保护
编纂专著:《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一)》(参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参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九)》(参编)、《中国建筑学会60年》(参编)
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
加州伯克利大学建筑系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士学位
壹·新中国建筑生产机构的分类

1)市属设计院:1949年公营永茂建筑公司(北京设计院)
2)中央部委直属设计院:1952年华东工业部建筑设计公司(华东院);中央建筑工程部在北京及各大区的设计院、下属的建筑科学研究院;纺织部、机械部、轻工业部等直属设计院
3)设立建筑学系的高校的建筑设计院

贰·高校设计院的创立与早期发展研究

1)创建的时代背景
2)在组织、人员、运营等方面与一般设计院的区别
3)清理高校设计院的发展历史对了解新中国建筑学科的发展乃至研究新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之意义

李老师介绍的第一部分是新中国高校设计院成立的背景:大跃进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也受到了大跃进思潮的影响,实行了高校教育革命。

1958年8月,毛主席视察天津大学时发表了重要指示:“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接着刘老师介绍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创立历史,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校园建设与清华高等教育改革两个方面剖析与讲解。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0
墨菲绘制的清华大学鸟瞰图

在解放初校园的发展方向一时被挤压至西北一带(今清华医学院位置),在这里修建了众多宿舍和西大饭厅。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北大、燕京、清华三校调整合并,三校以原有的基建力量为基础联合组成了建校委员会即“三校调整建设计划委员会”(下称三校建委会),周培源任主任,梁思成、张维和张龙祥分别担任设计处、工务处和财务处处长,负责校内的新建设。
由于原北大建筑系已并入清华,清华建筑系的教师组成了建委会的主要技术力量,除梁思成外,汪国瑜、周维权、周卜颐、张守仪等年青教师甚至尚未毕业的学生如李道增、关肇邺等都曾在三校建委会领导下工作。
由汪国瑜等设计的1、2教师公寓,周干峙设计的第一教学楼等,至今仍在使用。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1
清华旧照

1952年底蒋南翔来清华后,促成将京张铁道线东移800m,确定了清华校园的向东发展的建设方向。

1952三校建委会时期全体建筑系学生也被动员参与到建设中,像关先生这样的高年级学生负责制图并作为工地代表协助施工,刚入学的新生到农村招工和联系建材供应等。

1953年初清华成立基建委员会,“决定清华的基本建设由本校自营”,继之成立基建办公室及其所属之设计组,专司校内各项工程建设,建筑系的教师也被委以各项设计任务。这一时期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要求较前显著提高,完成了一系列校园内的重要建筑物,如第二教室楼(1954)、新水利馆(1956)(图2)、学生宿舍第1-4号楼(1954)及清华大学主楼等。

从三校建委会到基建委员会时期,包括建筑系在内的大批师生参与校内建设在五十年代已成为清华的新传统。

根据毛泽东关于大、中、小学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的提议,清华校党委在1958年2月12日讨论了勤工俭学的部署,提出将清华率先“彻底改革为社会主义的大学”,“三勤”运动(勤工俭学、勤俭办学、勤俭生产)在清华开展起来。

清华大学也遵循党中央的教育方针,于1958年3月成立生产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规划校办产业工作,将生产劳动作为“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至1958年8月“一个月办了61个工厂、车间和公司”。

至此,清华园走向工厂化。根据《清华大学志》的统计,校办工厂从1957年的4个猛增至1958年的55个,1960年缩减为15个,1962年更减为7个。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2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早期发展的研究

T1O2b_ByKT1RCvBVdK_0_0_760_0.jpg
张向炜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外现代建筑比较研究、中国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研究、地域建筑文化研究
专著:《中国现代建筑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邹德侬,张向炜,戴路著)、《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历史纵览》(邹德侬,王明贤,张向炜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建筑理论学者及其主要建筑创作理论的系统性研究(1980-2010)
获奖:第三届中国建筑图书奖,最佳建筑史学图书,2010;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13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士学位

壹·转型性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 经济战略转移: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 建筑文化开放:结束了建筑界的“建筑政治”现象
  • 建筑教育重启:1977年恢复高等院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贰·重建建筑理论与实践论坛

主要体现在建筑期刊的复刊和创刊、全面引进国外建筑理论、大师经典建筑作品引介、出现在眼前的外来建筑以及对引进建筑理论的研究。

image.png

image.png

除了理论的引入之外,还有外来建筑的引入: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3

以及对引进建筑理论的研究:

image.png

叁·自发中国特色建筑的重启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小型建筑起步,朴素的经典现代建筑原则

image.png

  • 立足现实国情,从现代性出发探索新形象

image.png

  • 整体建筑语言,建筑艺术中内含文化观念

image.png

  • 技术观合国情,低技术和适宜技术的应用

image.png

  • 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框架的建构

image.png

肆·地域建筑是繁荣创作亮点

  • 福建:风景区和大城市同时并举

image.png

  • 江浙:主流地区的传统和现代

image.png

  • 川陕:民居是建筑风格的源泉

image.png

  • 新疆:民族形式向地域性转换

image.png

  • 北方:延续旧城改造有机更新

image.png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4

不同视域下的祠庙建筑研究偶得

T1b7D_BbVT1RCvBVdK_0_0_760_0.jpg
郭华瞻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住建部传统民居工作组组员

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中国传统建筑与理论;中国近现代建筑。近来持续关注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人居智慧问题及技术史问题。
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博士后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士学位

本期讲座郭老师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祠庙的概念
二、解州关帝庙概况
三、礼仪与空间:核心空间的组织原理
四、社会与组群:祠庙建筑的形制来源
五、聚落与公共:祠庙建筑的结构功能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5

壹·祠庙的概念

祠庙这个概念实际上有非常典型的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祠庙是受到儒家祭祀礼仪活动支配的这样一种纪念性的建筑类型。
第二个特点是祠庙是地方性地域性特别突出的建筑类型。
第三个是祠庙建筑是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载体的建筑类型。

image.png

贰·解州关帝庙概况

  1. 受儒家祭祀活动支配的纪念建筑类型
  2. 地方性、地域性突出的建筑类型
  3.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载体的建筑类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叁·礼仪与空间:核心空间的组织原理

核心空间的构成: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6

祭祀礼仪的支配作用:

祠庙建筑的核心空间是一个社会的空间组织,中国传统祠庙建筑,通常会将社会结构引到文庙中来,主祭人与台阶下方祭祀活动参与人的地位是有差距的,一般通过层层台阶来营造空间导向性。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7

祭司礼仪的过程: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8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49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0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1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2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3
sdfd

社会化的空间组织:

image.png

两种交融:

image.png

肆·社会与组群:祠庙建筑的形制来源

封号等级的影响:

image.png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4

民居观气候·气候观民居

T1MOb_BXWT1RCvBVdK_0_0_760_0.jpg
郝石盟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建筑气候适应性、性能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等。在全国各气候区开展了综合物理环境因素、气候因素、人体生理因素和社会生活形态因素的多学科角度的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
相关研究发表于国内外期刊及会议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Visiting student, TuDelft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
荷兰代尔伏特工业大学, 博士生联合培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士学位

本期讲座郝石盟老师为我们分享她对民居与气候之间关系的研究过程。

从民居的发展历程当中不难看出,影响民居建成因素其实是很复杂的。

Amos Rapport 在他的书中曾提到过“气候是“物质限定因素”之一”,大体意思是说,气候因素无法决定你可以做什么,但能决定你不能做什么。

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其实是建筑与生俱来的,而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真正的被主流建筑师所关注是从大约1920年代到1930年代左右,据说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原则”其实是在他游历了地中海地区,看到了白色的当地民居从而得到了一定的启发。

之后,六七十年代爆发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进一步推进了主流建筑界对于气候的关注与反思——建筑与环境到底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

大量的所谓“绿色建筑思潮”涌起,六十年代诞生了大量的基础性的著作,如Victor Olgyay 的《Design with Climate》以及刘敦桢的《中国住宅解说》等等。

90年代被称为“可持续建筑思潮”,真正的把气候对于建筑的影响作为一种设计灵感的来源。

同时,90年代开始,暖通空调师逐渐深入到建筑领域当中,新的研究及测试技术相应而来,对建筑气候性的定性理解转变为可以借助工具定量研究。

因此,90年代之后出现了大量关于气候性的研究,对这些研究的地域进行归类可以发现,主要集中在北纬30°地区,原因是北纬30°地区簇生了大量的人类古文明,民居的资源十分丰富,并且人类在此有着十分悠久的聚居历史,民居是一个自建造试错的过程,经过时间的累计才能显示出对于环境、气候的适应,因此北纬30°地区成为了学者们的目光聚集地。

T1qAh_BKVv1RCvBVdK.png

通过以上的调查考量之后,郝石盟老师决定将自己的研究定位在我国境内的重庆武隆县桐梓镇,该地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应对夏热冬冷这样的气候,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策略上,都有一定的矛盾性。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将重点放在夏季防热及通风,适当的考虑冬季的防寒。

另一方面该地所在的川渝地区每年日照辐射量在全球都属于倒数的,所以很难用被动式太阳得热的方式来解决冬季的供暖问题。

2011年,郝老师和他的伙伴们经过了当地政府人员的允许后开始了为期四年的调查研究,包括建筑学角度以及建筑环境学、社会学角度的研究。

气候分析
桐梓镇属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在400米至1760米之间,对前后三年的气温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夏季平均气温在31度左右,冬季温度较重庆其他市区要低4-5℃,连天阴雨或小雪等极端环境下会达到零下4摄氏度左右。
日照辐射量较低,冬季日照辐射量仅占全年的10%。

民居情况
对当地的民居进行调查,最早的民居建成年代约1700年(考虑后期部件更换),最后一栋穿斗式民居建于1980年左右,之后,民居由穿斗式转变为常见的水泥房屋。

对居民进行调查
调查小组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访谈,通过聊天的方式去了解想要调查的问题。首先,当被问到喜欢老房子还是新房子的时候,有一种回答成为了居民们的普遍共识——“传统民居冬暖夏凉,但是还是更喜欢新砖房”。这个问题可以拆解成为两个问题,一是传统民居是否冬暖夏凉,二是如果传统民居真的冬暖夏凉,为什么居民们依旧倾向于新砖房。对此,调查人员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

1、 热感觉投票

幻灯片22-1.png

2、 热舒适与热期望投票

幻灯片22-2.png

拆开调查的结果显示确是较多的居民认为比起新砖房传统民居夏季更热,冬季更冷;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调查小组对当地35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民居进行了详细的测绘,从建筑类型学上,把它们从建筑年代、材料以及平面布局上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挑选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观测,连续观测这几个建筑里面的热环境表现到底是什么样的。

经过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冬暖夏凉”这一感受并不能完全从室内温度和维护结构热工性的角度来分析,而主要是由于传统民居的物质环境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的行为调节机会。

那么为什么村民会更倾向于选择现代民居?
127.png

可以看出,居民们最先考虑的是造价问题,而“冬暖夏凉”并没有成为当地居民的关注点。

另一方面,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并且,传统的取暖、炊事设备会造成室内的严重污染,居民对目前的采暖方式并不满意。

此外,传统民居穿墙比较小,室内照度达不到基本的要求;

130.png

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都有一定的优缺点,那么是否有适用的改进策略?

131.png
历时四年的研究,让郝老师对民居的认知也更加的深入:“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并不是对热舒适需求的精确满足,或达到完美的平衡,而是努力创造可接受的室内环境。民居对自然环境的态度是适应而不是支配;是调适而不是控制;是与之协作而不是与之对抗;应被看作是不同室外条件下的过滤器而不是屏障。”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5

见筑·思人——近代在华外籍建筑师调查与研究

T1K2D_BQET1RCvBVdK_0_0_760_0.jpg

郑红彬
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建筑史
曾在《建筑史》、《南方建筑》、《近代史研究》、《建筑师》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博士论文《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研究》获2014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二等奖。
近年研究持续关注近代在华外籍建筑师的调查与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近代在华西洋建筑师研究(1840-1949)》,项目编号:15YJCZH238,已结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多重史源与多层视角的近代上海外籍建筑师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51708367,在研)各一项。
目前正在编著《洋匠录——近代在华重要外籍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

郑老师认为近代在华外籍建筑师群体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建筑史至关重要。他们从何而来,其专业背景、职业资历和工作经历等等均对他们带到中国的专业知识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前文的种种述说与罗列,我们得以知晓在近代中国建筑的背后有由一个个移民建筑师组成的丰富多变、复杂多样的国际建筑师队伍。而通过窥探这一队伍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并揭示其内部丰富的构成,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理解。

image.png

近代在华外籍建筑师总数不少于1700名,近代中国建筑师的总数不下2000名。

image.png
近代在沪外籍建筑师时间分布图
image.png
天津海关
image.png
上海海关
一个个移民建筑师像一条条线将中国与他们来华之前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的获取国家与地区联系在一起,从而将中国“牵扯”进建筑的全球化进程,编织入全球化建筑网络。这条线并非静止、单向的,不时会有最新的建筑资讯从线的另一端传来,当然也会从中国传播出去。而对其群体和典型个体进行深入研究则是新时期全球视野下中国近代建筑史拓展与深入的必须。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6

济南洪家楼天主主座教堂天顶植物彩画纹样的本土化研究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7
慕启鹏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建筑遗产保护班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西方建筑历史理论研究
专著:《里院的楼:青岛游艺里的保护与再生》、《里院的街:大鲍岛街区的保护与再生》、《里院的楼:大鲍岛历史建筑调查与活化》
曾在中、德两国从事教学及设计实践工作。
自从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调查和研究工作
青岛市城市规划协学会专家库专家,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学术委员
目前主持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胶济铁路工业建筑遗产田野调查及价值评估研究》,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承担胶济铁路遗产调查和保护编制工作,主持编制《青岛市街道设计导则》
完成青岛市多处里院片区的城市空间和建筑的遗产现状和价值调研以及保护与再生设计研究
柏林工业大学Dr.-Ing
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Diplom
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Master of Art

本期讲座穆老师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进行了分享

image.png

壹·传播与误会

image.png
天主教本土化历史背景

image.png
洪家楼天主主座教堂

洪家楼天主主座教堂最早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庚子事变之后,荷兰主教申永福利用庚子赔款,由奥地利修士庞会襄设计,聘请济南东郊孙村石匠卢立成带领中国劳工对教堂进行扩建。—经建成该教堂就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它在保留着欧州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样式的同时,还带有着强烈的中国元素,是研究天主教在进入中国后本土化演变的艺术宝库。其中教堂内部穹顶植物装饰画是理解该过程的重要媒介。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8

贰·象征与装饰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59

“植物一旦被用作装饰母题,装饰研究便找到了更坚实的基础。有更多的植物种类可用作图案的主要部分,它们远远多过抽象、对称的形状……然而,德国考古学仍未系统地描述与从古代埃及到罗马时代的古代艺术关系重大的植物装饰史:这是极力抵制“纯装饰”成为更宏大的历史研究中的基本主题的结果。”
——李格尔
叁·设计师与工匠

庞会襄提供的是植物的素材和基本的纹样,剩下的工作则是中国工匠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的个人创作,即所谓西洋主题和中式表达的中西合璧。

<a href=http://qejc.cn/about/contact.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微信</a>截图_20190123141527.png

肆·壁画与彩画

壁画是指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案,往往还具有除纯装饰之外的记录或叙事的功利性目的。壁画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image.png

image.png

伍·装饰等级与空间秩序

image.png
image.png

陆·艺术意志与样式转译

艺术意志是某个时期某个民族所共享的集体意志。更重要的是正是民族艺术意志的不同,才是艺术本土化的根本推动力。

image.png

中国民间工匠创作的民间装饰艺术的活力和包容力竟然直接对接到了现代艺术的审美特质。

柒·结论:本土化的三个特征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60
“过去的时光”——十位建筑史学人的研究<a href=http://www.qejc.cn/info/link/26384.ph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分享</a>_61
向下箭头分割线GIF动态

T1HOD_BQbT1RCvBVdK_0_0_760_0.jpg
点击图片获取视频讲座地址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