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建筑艺术

作者:墨临 时间: 2007-01-23 00:00 阅读:
王府建筑
据大清会典载:宗室王公的封爵等级为十二级,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王公、辅国公等。北京现存较好的清代亲王、郡王的府邸仍有20几处,已成为珍贵的文物古迹。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后海北岸的的醇王府,张自忠路的和敬公主府、安定门内方家胡同的循郡王府;朝内大街的孚王府等。
王府建筑均坐北朝南,府第门为五间三启门或三间一启门两种规制的朱漆广亮大门,门前设有大石狮一对。门楼变大,门头及戗檐用精美的砖雕图案装饰。文官雕饰大象、多宝阁或梅、兰、竹、松等图案。武官雕饰海马、狮子等图案。大门两侧设有一对抱鼓石,门前台阶为七或九级,以示主人品位。台阶旁放置有一对上下马石。在门楼右侧的倒座房墙上装有三四个大铁环,称为拴马桩,为拴马之用。王府大门开设于中轴线南端,门两旁种有槐树,过去有“宅子老不老,要看槐树的大小”。门对面设有用简瓦及砖石建成的影壁(照壁),建筑设施甚为讲究,以显示门庭旺族气派。
老北京四合院
北方著名传统民居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居民建筑。其有大、中、小型四合院之分,一般均按“坐北朝南”与“前堂后寝”的宗法礼教制度要求设计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由北房、东西厢房及南房四面围合而成,各房之间用卡子墙连接,形成封闭式院落。大门开设在宅院东南角的“巽”位上。
小型四合院只有一重院落,三面或四面建房,结构简单、小巧。院内北房(正房)三间,为一明两暗式,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各两间或三间,供子女居住。南房又叫“倒坐房”,一般作为会客室等。庭院中铺有十字型小甬路,连接东西南北各房。
中型四合院由小型四合院发展而来,多为二三进院落。进了街门左拐,便是以倒坐房为主的外院。外院北侧的花墙中设有重花门或月洞门通往中院。正房后又增建有后院及罩房,建筑规模得到扩大。
北京大型四合院在房屋数量及装饰配置等方面,都大大强过中型四合院。如中轴线上的院落已向纵深发展,增加几进院落及花园。同时还可横向发展,增加几组跨院。其间建有花园、假山、鱼池等,种植花草树木,十分讲究。四合院非常适合封建社会几世同堂家族的生活居住,因为其可做到主仆分明,上下有别,既有分割,又便于联系,从而成为平民百姓,乃至王府,宫室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但是在封建时代,对于四合院的建筑标准、规模、装饰等,均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违规者就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珍贵的古典民居建筑及优秀的民族文化与胡同文化遗产。“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北京俚语,生动道出了旧时四合院里富有人家的悠闲生活情景。为了更好保护北京的胡同文化与民居文化,什刹海与交道口、国子监等地区,已被列为我市的重点文化保护区与改造区,以利古为今用,发展胡同游等事业。如礼士胡同的维修,菊儿胡同的民居改造,柳荫街、什刹海等胡同游,均是十分成功的。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