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核心技术受制外国
核心技术依赖国外成本难突破 “目前的L E D照明还主要集中在比较专业领域,如政府采购、酒店、办公,真正进入老百姓家里还未普及,这个才是真正的大蛋糕。”吉华光电运营经理张亚军表示。但对于如何撬动这个“真正”的蛋糕,张亚军无奈地表示“目前来说还是困难重重”。 广东亚一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文锋分析,LED照明难进入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高居不下”,LED高成本、高价格,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是阻止LED进入家用领域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L E D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市场核心技术,被国外几大产业巨头垄断。我国LED照明产业在外延片、芯片两大关键领域力量薄弱,造成LED照明成本难以下调。 吴文锋介绍,去年清华同方就已经在江苏南通投资30亿建设高亮度LE D应用综合性的产业基地,意图突破国外巨头垄断,打造“中国芯”。目前清华同方已经掌握了包括高亮度蓝绿光LED外延片生产与芯片制备工程在内的核心关键技术,今年LED年产值有望突破250亿元,同比增长25%。吴文锋预测,2011年中国L E D产业产值预计达到1800亿元。 美的照明品牌策划总监孟玲也表达出相同的担忧,“在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缺失,特别是芯片这一块,主要依赖国外技术,成本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突破。” 张亚军表示,LED难进入家用领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消费者对LED认知不够,“奥运用LED,上海世博用LED,但什么是LED,很多人没有体验过。”这些是市场推广需要攻克的难点。 如何才能使LED进入大众百姓的家庭?孟玲认为,除了降低LED价格、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提升LE D大众接受度之外,还需要使LE D产品更加成熟,即在节能之外,给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争夺5000亿蛋糕,行业并购驱动新一轮洗牌 2011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近日举行,展会上不少厂商向南都记者吐苦水,过去一年LED虽然发展迅猛,但由于LED成本难降和消费者对LED认知不够,LED照明难进家庭。 业界人士分析,随着国际巨头厂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很多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被并购的风险,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或将直接被淘汰出局,整个行业面临新的一轮重组、洗牌。LED照明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要么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然后上升至龙头企业;要么给一些大企业做配套,久而久之丧失竞争力继而倒闭或转型。 争夺五千亿市场 “行业分析,LED产业在2012年会快速发展,2015年70%以上全球市场照明会是LED。国内市场则被认为是全球最大市场。”Sun Sun Lighting首席执行官孙建宁对南都记者说。2010年中国LED照明市场的产值为1200亿元。专家预计到2015年可达到5000亿元。 5000亿元的巨大蛋糕,在众多外国巨头企业的夹击中,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竞争? 孟玲透露,美的不排除并购其他LED企业,大步走。“美的做照明虽然起步晚,但可以依托资金和运营实力,搭电梯快速赶超。不排除未来通过并购的方式快速切入到LED这个行业,这将会对整个产业格局有新的影响。” 孟玲向南都记者坦言,作为家电巨头的美的,去年较多着力于家具照明,LE D营业额占美的总体营业额比例并不算高。但今年随着产品后台配置完善,相信在LED业绩上会有很多突破。在本次展会上,美的主要展示了技术较为成熟的LED筒灯、LED射灯、LED平板等一系列节能产品。据了解,美的照明电气项目于2008年初开工,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销售额突破六亿,现已坐拥光源、灯具、电工三大产业基地。 或面临行业大洗牌 随着美的、清华同方等企业跨界进军LED行业,LED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 “外界看好,资本扎堆,可能导致产业过热。未来会有很多企业因为产业过热而倒闭。”南海电光源灯饰照明行业协会刘永常对南都记者说了他对L E D市场发展的担忧。“就好比一个杯子,只有这么大,装过多的水就会溢出来。” 据介绍,中国照明市场虽然容量大、品牌多,但一直呈现出外资品牌一枝独大的局面。一方面,以飞利浦、欧司朗、G E等为代表的几大“洋品牌”横行天下;另一方面,本土照明企业虽然数目众多,但是缺乏品牌影响力和核心技术优势,其中一部分还沦为了国外产品的贴牌甚至缩小版。 业界人士分析,随着国际巨头厂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很多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被并购的风险,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或将直接被淘汰出局,整个行业或面临新的一轮重组、洗牌。LED照明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要么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然后上升至龙头企业;要么给一些大企业做配套,久而久之丧失竞争力继而倒闭或转型。 “国内L E D厂家有几万家,但真正能形成独立品牌力量的却在少数,产品有独立核心技术、完整营销体系的更是少之又少。”张亚军说。 高工L E D产业研究所所长张小飞甚至预计,在3年内,目前只做室内LED灯的50%小企业将消失,其主要原因是质量不过关。 吴文锋呼吁,目前LED照明技术及产品,仍处于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情况,当务之急是出台行业标准,规范市场。 据了解,此次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