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导言

作者:轻漠病子 时间: 2005-04-08 00:00 阅读: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志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发生、发展、成熟及遇到西式建筑风格挑战的整个过程。从纷繁复杂的建筑样式中,作者以城市、宫殿、坛庙、陵寝、民居、园林、宗教建筑等类别入手,详尽介绍了中国古代杰出的建筑实例,高超的建筑工艺。同时,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正是在这种交流背后,展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作者以详尽丰富的材料道出了中国建筑在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地位。本志脉络清晰,取材精到,学术价值较高。
  一
  回顾一种文明发生与演化的历程,离不开考察它的空间形态。对应于人类文明四大基本活动的衣、食、住、行,其中“住”的空间形态就是建筑。在古代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洲)中,唯有中国建筑体系是首尾连贯、一脉相承的。从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的萌芽与发育起,经秦汉的成型,一直延续到宗法社会末期,其间以渐变和积淀为主,没有发生大的突变或中断,不像欧洲从古典建筑、中世纪建筑到文艺复兴建筑那样,有着层次分明的演化阶段,因而在建筑发展的转折、递变和断代、分期等脉络关系上,也就不那么容易把握。
  中国建筑体系以住屋(宅、宫)为根本,其他类型大都以此为基型。在宗法和礼制的限定下,就各类单座建筑而言,多是以木结构为主体,以“间”为单位;从群体关系而论,都是以院落为单元,再以纵、横两个方向的轴线上多进、多路的院落形成组群,以纵横道路相分隔,沿着水平向延展开来,组成里坊、厢坊或街坊,进而聚合成以皇宫(王宫)或衙署为中心的城市。这些城市大多因地制宜,可以是平原、盆地上规整平直的,也可以是依山傍水,曲折起伏的。但在实质上,大都是以院、坊、城三个空间层次构成的网络系统。这一网络向郊野、乡村辐射,循着同一构成规则,使里、亭、堡、寨、村等都有类似的空间形态,就像一种特定文法所构成的语言形态一样。反过来,城市也是由乡村聚合而成的,是城墙围合起来的乡村,至少从古代城市的流变过程看是这样的。这种可以追溯到商周井田制的聚居方式和空间形态,小到一座院落,大到一坊、一城,都是宗法社会中人伦秩序的排列组合,是对宗法制度的空间性表达,为华夏民族所普遍认同。因而,决定中国建筑体系的根本因素,首先在于建筑的制度。但是,这种轴线对称的空间形态,因循礼制的人伦秩序,并没有束缚住中国人对多样生活和浪漫情怀的追求。熙攘喧闹的市井,摹景自然的园林,以及柔曲的建筑形体和明丽的装修色彩,便使其生存环境显得有张有弛,重理容情,并且是雅俗各得其所的,可以说是对刻板的宗法建筑制度的一种“柔化”。不仅如此,在古人眼中,建筑既属于形下的“器”,也含有形上的“道”;既可以比附外在的大宇宙,也可表达内心的小宇宙。寻求建筑的象征性,使中国建筑于功用、制度之外,还有以形喻意的表达,如宇宙图案、八卦九宫、易理玄机和风水图式等神秘的理念和巫术般的操作,与营造活动纠结在一起,实质上是华夏民族集体无意识中亘古存在的,对建筑和环境的一种文化认同和命运寄托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体,其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木质的构架、装修和以生土为主的台基和围护(墙)上,取材便利,施工快捷,造型舒盈,适宜平原、山地、河谷等多种地理及气候条件,呈现出同中有异的各种地域风格,因而可以说是融于“风土”之中的“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山水、林泉易于取得谐调关系。木构建筑是近似于现代排架的梁柱式(或称叠梁式、抬梁式)结构,梁柱间以榫卯铰结,构架、铺作和柱子构成了一个牢固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抗震和抗风性能。在建筑形体上,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极富柔曲之美的整体轮廓及其组合构件。从双曲的屋面,挠曲的屋脊,翘曲和生出的翼角,到卷杀的月梁、梭柱、斗

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1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2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3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4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5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6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7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8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9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10ouG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