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建筑之祠堂文化的历史渊源

作者:╃Wait╃ 时间: 2007-12-24 00:00 阅读: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自有其特殊性,它即不同于外国,也不同于现代的中国,但她的文化是一脉相传的。祠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民俗、政治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要谈祠堂,必先要了解中国传统的宗族文化。
宗族文化在现今的社会上仍然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续家谱、修祠堂、建祖坟、寻根问租、宗族联谊等活动仍是不少百姓热衷的事务。宗族文化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衡量应该说是一种落后的表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恩格斯把原始社会称为野蛮社会,他把国家的出现做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而国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按地域划分人口而不再是依血缘。
宗族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时代。那时人类的生活是以父亲的血缘为纽带,结成一个个的部落群体,当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人口过多,当地的物质条件无法承受,或自然条件恶劣需要部分迁移它处等,就又分出一部分,是为胞族。那时的人类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状态,这一点恩格斯在《家庭、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宗族文化就是这种社会形态的延续,因为它也是以父亲的血缘为纽带,但不同的是加入了一些主观因素,宗族分支的建立已不是遵循自然繁衍的法则,而是以宗族里某人的社会地位变化或社会、国家对他的认可来决定的,比如科举中榜、官职晋升等。
祠堂的出现与发展是宗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根据考古发现,早期祠堂的出现是在战国时期,但大规模的涌现则是在两汉时期,当时建造的祠堂都是墓祠,顾名思义也就是建造在坟墓旁边的祠堂,与我们现在说的祠堂不完全一样。到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曾一度禁止建立私祠,宋代又允许官员建立家祠,到了元代,就开始出现与今天一样的宗族祠堂了,我们现今保留下来,遍布全国的祠堂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祠堂是一个很宽泛的称谓,它的名称虽然一样,实际上还分为总祠、支祠、分祠等。词堂中的祖先牌位也是有选择的,何人可以入祠,何人不能入祠,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犯过罪的人就绝对不能入的。对祠堂中的祖先,要四时祭享,有些家族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也要祭祀。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