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希腊文化 

作者:╃Wait╃ 时间: 2008-01-11 00:00 阅读:
【古希腊】柱子的格式
公元前7世纪的时候,原来安放在神殿内部的祭神供台开始向神殿外的广场转移。随着供台的外移,神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背景。因此,神庙的结构和装饰从此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意义――它变成了民众列队游行时视线追逐的中心。由此,对外观的美化成为了一项集美学、宗教和政治为一体的工程。
经过反复的摸索,希腊人终于确立了“围柱式”的神庙建筑的标准形式,即长方形神庙均用柱廊环绕起来。
这种围柱式的神庙的基本特点是广泛地运用柱子和柱廊,并将神庙前后顶部的三角形山墙和檐壁用雕刻装饰起来。柱子是希腊神庙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柱子上端的檐部和三角形山墙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整个面貌。古希腊建筑艺术以后的发展,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的变化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这种变化及组合,已经有了相当稳定的格式。这种格式被以后的古罗马人称为“柱式”。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多利安柱式和爱奥尼亚柱石,在古风时期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
由于希腊神庙建筑的基本样式是这种所谓的“梁柱系统”,即由横梁和立柱作为基本建筑单位,支撑横梁的立柱天然的具有重要的结构功能。
在希腊本土、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已发现公元前7世界石制的多利安柱式的遗迹。多利安柱式是最早的柱式系统,也是所有柱式系统的基础,以后逐渐发展成希腊神庙和其它纪念性建筑最主要的柱式。
标准的多利安柱式有基座、柱身、柱头、檐部四部分构成。基座是由三层朴素的石阶构成,柱子直接安置在基座上。柱身由一段段的石鼓组成。柱子的高度(包括柱头在内)约为柱子底部圆径的4至6倍。柱身刻有16至20条垂直平行的尖角浅凹槽作装饰。同时借助明暗关系增加柱子的体积感。柱身的体形式下宽上窄,逐渐收缩,但收缩的程度又不一致,形成可以感觉得到的曲线。这样的处理使柱子摆脱了僵直的感觉,显出一种弹性和丰盈。多利安柱式的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
爱奥尼亚柱式几乎是与多利安柱式同时产生的。它主要流传于爱奥尼亚人居住的地区,即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和爱琴海的一些岛屿以及希腊本土的阿提卡半岛的一些城邦。它的基本结构也是基座、柱身、柱头和檐部四部分构成的,不同的是,爱奥尼亚式比多利安式多一个柱础,而且柱头有华丽的装饰――两对精巧柔和的涡卷形花饰。这种纹饰戏剧性地把柱头的承重功能和人们的心理感受用视觉语言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仿佛涡卷状纹饰正是柱头在承受整个檐部的重量时自然形成似的。
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认为,古希腊的这两种柱式是与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的思想有关。维特鲁威的建筑理论名著《建筑十书》中,就记载了一个希腊人按照男子和女子的身材比例确立多利安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各部分比例关系的故事。所以,历来都认为,多利安式的柱子是模仿男性人体的雄壮,而爱奥尼亚式的柱子则是模仿女性人体的柔美。古风时期的某些神庙甚至已经开始用人物雕像代替神庙的柱子了。例如,公元前6世纪建造的德尔菲圣地的锡弗诺斯宝库的正面,就是采用女子雕像做柱子的。
希腊人在强化柱式系统的装饰美感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或弱化柱子的结构功能。可以说,希腊人创造的是一种融结构与装饰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美。外观并不是脱离结构的装饰成分,而是适合人们从各个角度加以观看的结构本身。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