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泗州城――“中国的庞贝古城”

作者:╃Wait╃ 时间: 2008-01-29 00:00 阅读:

水下泗州城――“中国的庞贝古城”
  泗州城始建于北周(公元557―― 581年),隋时毁于战乱,唐代重建。由于地处汴河人淮之口,为中原之襟喉,南北之要冲,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加之航运业日渐兴旺,泗州城因而繁荣起来。宋代,泗州城所傍的汴河对岸又建立了一座新城,其规模逐渐超过老城区。明代,两城之间的城墙被拆开,汴河上架起了一条宽宽的悬桥(即《虹桥赠珠》之虹桥),两城区合二为一,城垣周长4. 5公里,高7. 9米,建有城门5座。为了防洪,城门外建有6道月城,5 座月门,每门外一座,惟南门外两座,像双闸门套闸一样。城外发大水时,先堵住月门,行人可从月城堤上出人。这种形式的古城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上,泗州城曾置州、郡,在宋、明两代,均称得上是大型城市。宋时由于漕粮在泗州中转,成群结队的船只在城下停泊,城内“官舻客,满淮汴,车驰马骤无间时”, 加之城市有浮梁练飞舟影、回澜阁涛撼钟声、禹王台晓月等“泗州十景”,还有当时全国五大名刹之一的普照王寺,其主体建筑僧伽塔,高约100米,耸立城边,巍峨壮观,令朝廷要员、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欧阳修称它“苍云蔽天竹色净,暖日扑地花气繁”。到了明代,泗州城城内更是船舶如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在泗州城北郊13里处建有明祖陵。
  明代,开始实施大的水利工程,一面保护泗州城和皇家祖陵,一面大筑洪泽湖大坝以保漕运(这一来却人为地抬高了水位)。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淮并涨,泗州一带连降70多天暴雨,州城遂被淹没。由于它不是处于淮河主河道,不是被汹涌的洪水冲毁,因而到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才被泥沙淤积全部掩埋。康熙年间地方州官在泗州城逐年被淹没的过程中,曾在城楼上办公达11年之久,直到全城彻底没人湖中。
  泗州城是“旷世奇宝”。其沉人水下达300多年,却亦因此而保存下一座大体完整的古城,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与唐城、汉城、三国城这些异地后建、与原貌迥有差别的人工景点相跸,泗州城的珍贵在于它具有原汁原味的历史神韵,是一个特别珍稀的旅游资源。水下泗州城与因火山爆发而被埋人地下由意大利庞贝城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水下泗州城被考古学家称为“中国的庞贝城”。
  专家认为,让泗州城重新浮出水面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需要投人大量资金,科学确定一系列的开发步骤。首先,要确定水下泗州城的具体位置,通过地面勘探和潜水确认而尽快落实。其次,当确定位置后,还须勘查古城的埋藏深度、土层厚度和沉积物的渗透性等,提出准确数字。第三,实施开发。
  专家曾经提出3种开发方案:一是四周用隔水墙阻水,保留水下景观,采用透明钢化玻璃作盖罩,按故城原有街道掘进,恢复或部分恢复故城面貌,游人在其中观光,水上仍可行船、养鱼,其优点是身临其境,可全面领略故城风貌;二是四周用隔水墙阻水,保留水下景观,开挖部分街景、房屋等,上部用透明钢化玻璃作盖罩,游客只在规定的游道上通过透明盖罩观赏泗州景色,其优点可确保泗州故城得到绝对保护;三是四周用隔水坡阻水,分片将街道、城楼等恢复成水下、陆上、半水淹等景观,游人可在陆上、水下、船上游,还可领略水淹泗州的独特场面。
  盱眙县已着手进行泗州城的地面勘探工作,并打算尽快确定详细的开发方案,投人实质性开发。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