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
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 (顾朝林) 第一章 绪论 城市(镇)体系,按其现代的意义来说,它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域范围内由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的城镇所组成,并具有一定的时空地域结构、相互联系的城镇网络的有机整体。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其研究主旨在于揭示地域城镇及其体系的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合理分布社会生产力,合理安排人口和城镇布局,充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进行国家(或地域)经济战略部署提供依据。 城镇体系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在国外开始出现于60年代初期,系起源于城市地理学与一般系统论的有机结合。然而对城镇体系的研究则早始于本世纪40~50年代,其时美国经济学家维宁曾撰写了一系列有关区域体系和城市增长方面的文章,成为以后城镇体系研究的先驱。但由于其理论基础在于经济学,而不是协同学,以致这些论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影响。1960年,美国地理学家邓肯和他的同事们在《大都会与区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城市体系的概念。1962年贝里继之发表了“中心地体系的组成及其集聚关系”一文,皮特也编著了《城市体系与经济发展》一书,1964年,贝里又提出了城市人口分布与服务中心等级系统(中心地等级系统)之间的关系,把城市地理研究与一般系统理论结合起来,开创了城镇体系研究的新纪元。 继此以后,城镇体系研究的文献大大地丰富起来了,并且特别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这一时期城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家城镇体系中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城镇体系的空间相互作用,城镇规模的规律性,城镇体系的互相依存性、扩散性,以及美国城市体系变化和多伦多―斯特拉特福城市走廊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讨。 70年代,国外城镇体系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帕尔、贝里、耶费雷伊、鲍恩、皮瑞特等在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空间扩散、区域发展、“经济脉冲”、体系模式及其形成过程,公共政策、潜结构分析,信息反馈与信息流(网络)、联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理论总结。与此同时,在研究方法上,数学及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对系统的最优化、城镇等级分布模型,以及动态模拟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到1978年,加拿大地理学家鲍恩和西蒙斯合编著的《城市体系》一书问世,它集中了各家的学说,把城镇体系研究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但进入80年代以后,国外城镇体系的研究,由于一方面受激进地理学派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普遍认为城镇体系研究已到了顶峰,难以突破,只是应用而已,因而其研究开始衰落下来。 概括国外近年来的研究,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对发达经济条件下的城镇体系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应用研究;第二、城镇体系的研究重心开始转向发展中国家,并将其与城市化结合进行研究;第三、城镇体系在其理论研究上更趋向于系统科学,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数量化和计算机的应用;第四、城镇体系的观点被逐步应用于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践中①。 我国有关城市(镇)体系的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其真正的研究则开始于建国后,特别是最近10年间。但应指出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1945年10月),梁思成教授曾在重庆《大公报》上撰“市镇的体系秩序”一文,专门介绍了美国沙里宁的城市“有机疏散”学说,意欲借以在战后推动我国城镇体系的研究。他认为“我们国家正将由农业国家开始踏上工业化大道,我们的每一个市镇都到了一个生长程序中的‘青春时期’,假使我们工业化进程顺利发育,则在今后数十年间,许多的市镇农村恐怕要经历到前所未有的突然发育,这种发育,若能预先计划、善于辅导,使市镇发展为有秩序的组织体,则市镇健全,居民安乐,否则一旦错误,百年难改,居民将受其害无穷”。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这一科学愿望终成泡影。 建国以来,虽然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城镇体系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开展,致使城市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产生了背离客观经济规律的失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市带县,实现城市领导农村,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核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流通,逐步形成以各种城市为依托,各种等级、各种类型的经济区的方针;同时进一步开放部分沿海城市。这些决定为我国城镇化走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大、中、小城市相互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和以农村经济发展集聚为系统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相衔接的有机体系的道路,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一个全国范围的结合国土规划、城市――区域规划、大城市市域规划进行的城镇体系研究蓬勃发展起来,方兴未艾。 综观我国近10年内有关城镇体系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1)城镇体系的研究,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具体任务开展工作的。因而它与国外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不同点,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成果的完成可通过领导部门的鉴定,并交付地方实施,这与单纯从理论上总结或只是认识作用的研究很不相同。 (2)城镇体系研究工作开展很快,范围很广,从事研究的学科由城市规划界、地理学界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