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彭培根:中国建筑不能崇洋媚外

作者:Breath 时间: 2005-09-06 00:00 阅读:
◆彭培根:著名建筑大师,1943年出生于安徽,祖籍湖南长沙;1978年入加拿大籍,1982年回祖国定居工作。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董事长兼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资深教授。
◆建筑的形式是随着机能而产生的,现在是都倒过来了,先造一个型,然后再去配结构,这是绝对的形式主义,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就是个典型代表。
◆中国越来越像一块“未来建筑”试验田,中国的建筑绝不要崇洋媚外。
  本报讯 昨日,祖籍湖南长沙的著名建筑大师彭培根回到老家,为长沙的建筑规划设计从业者们讲了一堂题为《中国进入新型工业化社会与城市规划的战略部署》的讲座。这位因强烈反对形式主义建筑而闻名全国的资深教授,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2000年6月上旬,140名院士及114名知名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分别联名上书中央,请求撤销法国建筑师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方案,彭培根是其中之一。
  彭培根说,当时我们的反对意见中,第一条便是“安德鲁的设计方案存在安全隐患”。建筑学有一句算是金科玉律的话:建筑的形式是随着机能而产生的,现在却都倒过来了,先造一个型,再去配它的结构,这是绝对的形式主义。
  有着巨大圆穹顶的国家大剧院,观众厅等必须安排在地面下7米至10米处,遇突发情况时,比从地面直接逃生要慢好几倍时间。在彭培根看来,大型公共建筑不能把一个新试验品直接拿来就用,一定要从小到大,多次论证多次改进,的确非常安全了,才能拿来用,像“巨蛋”(国家大剧院)和“鸟巢”(2008年北京奥运主体育馆)都应该这样。对于“鸟巢”原来的设计方案,他和许多建筑大师、学者都是坚决反对的。
  彭培根认为,中国越来越像一块“未来建筑”试验田。中国建筑市场刮起一阵狂风,大家一窝蜂地追求“视觉刺激”,以为另类、新颖就是美。然而,“时装表演的服装毕竟不能穿来上班啊!”这些所谓的“新建筑”不管从材料上,还是从设计理念上来说,都没有什么创新可言,而且有安全上的隐患,并影响了中国的区域性文化特色和传统的人文景观。相反,北京中国人民银行、中科院图书馆、香山饭店等,尽管视觉上没有那么刺激和另类,却既融合了现代文明,又成功地渗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神韵。中国的建筑绝不要崇洋媚外。
  彭培根坦言,“以言报国”和“科技报国”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和社会责任。1998年出台了汽车十年强制报废的规定,彭培根向新华社的内参投了一篇稿件,说这个规定违反科学规律,而且没有考虑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后来,他的意见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重视,汽车十年强制报废的规定果然被调整。
  1999年,彭培根一篇《从环境心理学来改革和发展出租车的形象》刊载在全国很多媒体上,随后,北京、重庆、西安、武汉等十多个城市,都采纳了彭教授的建议,出租车基本都改成了绿色、蓝色或冷黄的冷色系统。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