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承祖与《营造法原》
早些年,苏州有一家营造厂,老板名叫姚开盛。厂里有个小学徒,年纪十一岁,长得个子矮小,站在那里还没有八仙桌高呢!这个学徒就是姚开盛的侄子姚承祖。 十来岁的小囡哪个不贪玩?不过有的小囡贪玩时象一阵风,象一把火,玩得象个泥猴似的;有的小囡玩得文静,玩得神不知、鬼不觉。姚承祖爱坐在一个人家不注意的地方玩。玩的啥名堂?捏蜡烛油。叔叔发现了,问他在干啥,他说:“我在造楼房。”回答得一本正经。叔叔“呵呵”地笑笑,心想:就让他玩吧! 过了一段时间,姚开盛又看到小侄儿在捏蜡烛油,捏的亭台楼阁样样俱全,就是歪歪扭扭不成个样子,门窗开得不是地方,尺寸比例也不对。给他指捐点捐点,可小家伙却不服气,还说出自己一通一通的道理来。姚开盛虽然觉得侄儿说的是歪歪理,但认为他很聪明,心中非常喜爱,就让姚承祖拜穷举人钟仲田为师,开始读书习字。 钟仲田收的这个学生,真叫他头痛。姚承祖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稀奇古怪,没完没了。他问钟仲田:“天为什么叫天,地为什么叫地,为什么天字笔划少,地字笔划多?”钟仲田被问得没有办法,只得跟他胡诌:“天上只有云,东西少,写起来笔划也少,地上房屋、田地、树木、花草东西多,写起来笔划也多。” 姚承祖勤奋好学,书本拿到手就舍不得放。有好几次,先生让他烧火,他拿着书本在灶间里添柴看书,烧着烧着,锅里没了动静;先生叫他多加点柴,他回答先生说:“火烧得旺着呢。”可是东西老烧不好,走到灶脚一看,火早熄了。 话说十一年后,姚开盛营造厂换了一块招牌,变成了“姚开泰营造厂”,老板也换了人,姚承祖接替了姚开盛。别人问他为什么起这样的厂名,他说:“开营造厂光开得兴盛发达还不行,要开,就要开得象泰山一样,雄踞一方,名播四海。”听听这口气有多大。 果然,在姚承祖的经营下,姚开泰营造厂办得十分昌盛,并且名噪一时,由姚承祖营造的住宅、寺庙、庭园不计其数。 这里,我们说一说苏州的几处著名建筑。 名扬四海的苏州灵岩山,曾吸引了许许多多游客。当旅游观光者踏进山门,观赏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时,无不为它庄重的气势、精湛的建筑技艺惊叹。苏州光福香雪海,梅花香气溢四海。人们置身花海,陶醉梅花丛中时,谁也忘不了那围坐小憩的梅花亭。这个亭子形如梅花,亭内所有装饰也尽是梅花,亭顶是无数朵小梅花烘托着一朵大梅花,就连石柱、石栏、屋瓦也全作梅花瓣形。亭高两丈有余,上下错采,乌革翼飞,玲珑典雅,完全是一朵名副其实的大梅花,与四周的梅花融为一体,坐在亭中赏梅花,给人诗的享受,美的陶冶。苏州怡园的藕香榭,内部是鸳鸯厅,外面平台临池,低头可观看荷花的娇艳芳姿,抬眼可眺葱茏山林,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画卷展现眼前……如此众多的不朽之作,原来全都出自姚承祖之手。 值得一提的是,姚承祖晚年曾作过“补云小筑图”,图中亭台楼阁、树木花草齐全,俨然是一座苏式古典园林。“补云小筑图”曾刊载在北方《营造学社汇刊》上。 然而,姚承祖没有来得及将“补云小筑图”付诸实践就去世了。我们相信,说不定在今天、明天或许是将来某个时候,这“补云小筑”会出现在南方或北方的某个大城市,或许在中国,也可能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的某个地方。 姚承祖,一八六六年三月十八日出生,字汉亭,号补云,苏州吴县胥口乡墅里村人。姚承祖家世袭营造业,他祖父姚灿庭就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匠师。 姚承祖从小受其祖辈影响,喜爱营造业,很早就致力于研究香山匠人的传统建筑技法,想把它汇编整理成书,于是用工余闲暇,注意访问各位能工巧匠,探究建筑技艺,再根据家藏秘籍和图册,汇集成书。这就是后来传世的《营造法原》。 一九二九年,姚承祖经过六七年时间的努力,终于将《营造法原》写成。脱稿后,将手稿交给北京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教授,托其校阅整理,刘教授无暇,于一九三二年将该书介绍给营造学社。社长朱桂辛先生亲自校阅,但由于书中所用术语与北京官式建筑不同等原因,事隔数载,没有付印。一九三五年秋,刘敦桢教授又将《营造法原》原稿,转交给他在南京工学院的学生张至刚先生。张至刚先生也是苏州人,人地相宜,立即将此书增编。 张至刚先生利用课余假期,着手编制、测绘、摄影等工作,并常与姚承祖商讨书中问题,到一九三七年夏脱稿,不幸日寇侵华,营造学社内迁,又因经费和印刷等原因而未能付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这本脱稿二十余年的书稿,遂于一九五九年与读者见面。 姚承祖热心于公众福利事业,在家乡开办了墅峰小学,在苏州玄妙观东脚门开办了梓义小学。凡是建筑工人子弟,一律免费入学,后应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校长之请,到苏州工专教书。《营造法原》一书就是他讲课的教本。一九一二年,苏州成立鲁班会,他当选为会长。 姚承祖于一九三九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病逝,时年七十四岁,葬于故乡墅里村法华山麓。墓地面积八分五厘,墓碑、祭台、四周石栏、树木布置都是他生前自己设计的。遗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