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时期南方福建潮汕古民居简介

作者:Breath 时间: 2005-12-20 00:00 阅读:
潮州民居的发展轨迹
潮州民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期,潮州原住民的居住方式今已渺不可考,澄海汉代龟山遗址,是一处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其中F1建筑基址的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中间为夯土隔墙和柱础,似乎是条状排屋;F2建筑基址平面为圆形,垒石墙;F3建筑基址已破坏,但依然可辨出是一处三合院式建筑,后部为一堂二室,隔着过道,前部两侧是廊房,中间是庭院,整座建筑夯土作墙,出土柱础石较多;F4建筑基址长方形,用隔墙分成东西2间,建筑的外墙和隔墙都是夯土墙,同时还出土有地砖、瓦当、瓦顶、筒瓦等。上述出土建筑基址表明了汉代的建筑水平和中原建筑文化已向粤东传播,其中的三合院式建筑可以说是后期潮州民居发展的雏形;同时从出土的瓦当、瓦顶可以证明宋代苏东坡《与吴子野书》言瓦屋始于宋广平之说不成立。
晋代的建筑遗构,今也难见实物,揭阳新亨镇九肚山发现的晋代全木构房屋,坐北朝南,平面方形,室内长宽各为7.5米,高3.5米,竖木为墙,屋顶盖木板覆以粘土。这可说明这一时期潮州民居建筑形式和用料工艺已不亚于岭北地区。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