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雨带来的北京现状,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作者:Theheartoflove 时间: 2012-07-24 00:00 阅读:
本帖最后由 xysong123 于 2012-7-24 11:43 编辑

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北京北海明代团城位处暴雨中心却无一例积水报告无论下多么大的雨,在这个城池上,都会雨过地皮湿,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地面只略显潮湿,而秘密就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中。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团城“服役”。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路边停着的汽车泡在水中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地铁台阶上水流如瀑布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一场大雨,检验出城市的脆弱一面,北京如此,其他城市的情况可想而知。没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没有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是城市建设的通病,这场暴雨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在注重城市华丽外表的同时,更要关注一个城市的内在品质.
  城市框架拉大: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这是暴雨倾城的催化成因。
  排水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在之前的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建筑、轻市政”、“重地上、轻地下”的做法,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低、排水管网布置不科学等问题;这是暴雨倾城的内部成因。
  1)排水设施不完善:虽然一些系统泵站和主干管线已经建成,但是收集支管和尚未完善,造成实际排水能力达不到系统标准,其中系统中一些地区管道处于排水系统末梢,或下游管道管径偏小造成瓶颈导致积水;许多新建项目未按标准新建排污设施。
  2)排水标准低:北京的排水设施始建于元朝,不同时期的标准都不统一,目前二环、三环的排水标准都是1-3年一遇的水平(即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有的地区还要低一些。
以上两个典型的实例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希望大家一起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后城市发展的道路......?.

4.jpg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3.jpg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2.jpg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1.jpg561七二检测-检测人身边的百科全书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