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风潮]“搭积木式”建房子 引领建筑业全面发展

作者:扶路 时间: 2016-06-21 00:00 阅读:
[新风潮]“搭积木式”建房子 引领建筑业全面发展_2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在工厂流水线上完成墙体、梁、柱、楼板、楼梯等房屋主要零部件的制造,再将这些部件搬到现场,用“搭积木”的方式进行拼装,最后组建成房屋。
[新风潮]“搭积木式”建房子 引领建筑业全面发展_3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
 
[新风潮]“搭积木式”建房子 引领建筑业全面发展_4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可实现节能、节水、节材、节时、节省人工、大幅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环保的目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装配式建筑可有效利用资源能源,符合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可大幅度降低模板、水、砂、石、水泥等材料消耗,减少模板和脚手架用量;钢结构建筑可做钢材储备之用,拆除后还可循环利用;木材是再生资源,可循环利用、自然降解。
[新风潮]“搭积木式”建房子 引领建筑业全面发展_5
二、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 现场砌(浇)筑方式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筑垃圾排放量大,扬尘和噪声环境污染严重。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能从根本上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局面,有效降低建造过程大气污染和建筑垃圾排放,减少扬尘和噪声等环境污染,助力城市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
三、提升建设效率和工程质量装配式建筑以制造业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方式和现代管理及信息技术,统筹工程设计、生产、施工、运行维护等产业环节,将传统的现场“粗放”作业转变为工厂化、产业化、装配化的“精细”制造,生产效率综合提升、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有效保障,全面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新风潮]“搭积木式”建房子 引领建筑业全面发展_6
四、可化解过剩产能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举措。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长,产业分支众多,发展装配式建筑能够催生包括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专用设备生产企业等众多新型产业,促进产业再造和增加就业,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企业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五、节省人力资源目前建筑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紧缺,传统的建筑方法对劳动力的密集依赖却无法改变。工厂化施工的集中进行使现场施工作业量大大减少,施工现场工人就可以大大减少,这样装配式建造模式比传统建造模式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又缩短了工期。

各方政策的大力支持
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10年内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达30%。3月,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住建部同时正在研究建立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为装配式建筑大规模规范发展保驾护航。
截至2015年末,政策层面,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
实践层面,全国已建立起56个以装配式建筑为特点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11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顺应发展趋势,紧跟国家政策,2016年7月30日—8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装配式建筑及集成房屋展览会将在世界级会展中心—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
多年来,随着政府积极推动,相关企业积极参与,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科技创新与标准完善相结合,初步建立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部品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为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技术支撑系统不断完善
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和部品体系得到了较快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建筑体系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应用,设计、施工与装修一体化项目的比例逐年提高,屋面、外墙一体化保温节能技术和产品日益丰富。各部门出台了各项有关标准和技术文件,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市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正在吸引更多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企业聚拢,形成产业链条上企业相互配合、相互竞争的格局。政府的市场化引导措施正在发挥成效,地方政府依靠政府投资工程为装配式建筑提供市场需求,通过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和引进企业,培育部品产品供给能力,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装配式建筑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
[新风潮]“搭积木式”建房子 引领建筑业全面发展_7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