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港口“黑科技”?那你得来看看这项智能化的新突破!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日益扩大
干散货市场需求增加
再加上实体经济复苏进程缓慢
为了提高港口码头作业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智慧应用已经成为了许多港口业务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突破口
为港口的各项工作带来创新和推动
那么 都诞生了哪些现代港口的“黑科技”呢?
宁波舟山港
近日,宁波舟山港某公司经过为期一年的探索和调试,远程控制龙门吊正式投入作业。该龙门吊远程操作系统配有超清屏幕用于视频监控系统,两个大屏幕包含十个超清场地视频画面,让龙门吊作业长了“千里眼”“顺风耳”,标志着智慧码头建设的成长。
信息化串联整条物流链
“满载集装箱的货船出发了,隔着广袤大洋的另一头,目的港口早已获取了该船舶及货物的信息,结合航行路线沿途的气象预报,集成从货源地到货主码头之间的整个物流链的相关信息,优化航线、预判船舶靠泊港口的时间点,并为之科学调配装卸货物所需的资源、匹配下一站货运订单。货船如期到达港口,在完成卸货后,无缝对接下一条货运订单,即刻驶向另一个目标港启运货物。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被大数据所描述,所追踪,所控制……”一位参与宁波舟山港数字港口提升工程的专家向记者形象地描述着“宁波舟山港时空大数据与时空信息云平台”完成后的效果。
专家向记者介绍,像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这样的枢纽港口容易发生拥堵,很多时候是因为舱位超配造成箱子滞留,其次就是码头有限的空间和进出港货船接单安排不匹配。港口智慧平台将全程物流信息在时间的轴线上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无形的流线,综合货轮、靠泊港、客户货运需求以及气象条件,用信息化手段在虚拟空间里模拟出物流场景,预先为各方制定出完美的物流计划,全面提高物流链整体绩效。“在这个过程中,港口由海运物流链条上的空间节点升级为信息服务节点。”这位专家解释道。
智能化提高业务效率
傍晚时分,日照港码头上仍是灯火辉煌,一艘满载木材的货船停泊在岸边,码头上巨大的机械又准又稳地将几十根木材一次抓起又放下。同时,高清摄像头拍下照片,并通过智能识别准确判断木材数量……木材卸完,数量也清点完毕了,这就是日照港今年初启用的木材智能理货系统。
日照口岸信息技术公司EDI副经理王栋向记者介绍,木材智能理货是日照港今年智慧化应用的一个亮点。
“除了木材码头远程视频点数理货,依托智慧信息平台——舟道网,智慧化应用已遍及日照港码头的多个业务环节,例如集装箱智能理货、自动化堆场、冷藏箱远程监控、集卡GPS定位、港内GIS平台应用等。”王栋自豪地说,港口独立开发的舟道网,现在已服务于船舶代理、物流、海关、海事等多个业务相关单位。
标准化为危化品罩上“安全网”
在宁波舟山港危险货物码头堆场上,遍布其间的探头24小时监控着危化品液面的高度、温度、压力值等参数,这些数据实时显示在信息平台上,一旦超标,危险货物安全智能化管控信息平台就能收到警报。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危险货物安全智能化管控信息平台是以高清数字地图为基础,将现实中的数据集成在地图上,平台系统主动分析数据,将危化品装卸的过程和堆放的状态直观地展示出来,形成自动报警的机制。该平台除了可以发现隐患、提前干预,一旦出现险情也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应对,将事故的发生遏制在萌芽状态。”
巡检是危化品监管的必要手段。以往工人们都是按常规经验形成的路径巡检,现在巡检线路由平台来规划,巡检工人走到哪里,什么时间走的,整个过程可查可控,巡检的可靠度更高。工作人员颇有感慨地说:“这个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将监管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数据化,以前码头危化品的监管靠的是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监管有可能存在盲点,现在监管系统将巡查工作标准化,通过固定程序把这些隐患排除掉。”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镇海港埠公司试点实施,未来还将推广到宁波舟山港的各个涉危码头。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
区别于传统码头的车水马龙,机器轰鸣,工作人员忙前忙后,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却是一派静悄悄的景象。这里是全球单体最大的全自动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
据介绍,四期码头自2014年开始建设,可布置7个大型集装箱深水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根据规划洋山四期最终将配置26台桥吊、120台轨道吊、130台自动导引车(AGV)。
四期码头开港后,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箱,这个数字是全美国所有港口加起来的吞吐总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增加的不仅仅是吞吐量。在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看来,洋山四期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码头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的操作。
智能化操作背后仰仗的是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系统)和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ECS系统)。这两套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也让国内全自动化码头真正用上了“中国芯”。传统码头,船舶和堆场计划、配载计划、生产作业路计划等由专业人员手工完成。而在洋山四期码头,这些任务全部交由码头生产管控系统自动生成。
“一方面,降低了码头生产运营各个环节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还将人为因素对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了码头作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革命性转变。” 陈戌源表示。
码头上,载着集装箱跑前跑后的自动导引车全是无人驾驶。据介绍,洋山四期码头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导引车自动换电系统。按照设计,电池充满电仅需2小时,更换电池全程只需6分钟。
洋山四期码头的建设,是上港集团以深入实施科技强港战略为主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生动缩影。上港集团正在形成以集团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将上海港打造成“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
来源:海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