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2018年水利信息化市场需求加大:未来将超过40亿元
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的采集、输送、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过程。具体地讲,水利信息化就是在水利全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发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源,直接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管理决策服务,提高水利行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一、水利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2018年已累计安排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2248.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32.7亿元,包括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815.3亿元、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617.4亿元。地方已落实到水利项目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2157.4亿元,已完成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119.5亿元,完成率5.5%,其中,完成中央投资73.4亿元,完成率5.5%;完成地方投资46.1亿元,2015年中国水利信息化市场规模为18.83亿元,到2017年达到23.71亿元,预计2018-2023年将以12%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3年将超过40亿元。
图表:2014-2017年水利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数据来源:国家水利部、三胜咨询
截止2017年,我国“十三五”期间重点水利计划工程达172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创了水利事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崭新局面。在重点工程建设上,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已累计开工119项,水利基础设施骨干网络不断健全。
二、新技术发展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水利信息化建设在整个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水利建设的“开路先锋”,主要体现在摸清水利资源脉络、建立覆盖全国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信息化为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缩短应急时间等水利需求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整个建设的前中后期都存在相应的投资需求点。
在我国,水利信息化起步较晚,最早的水利信息化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多个五年计划的推进,我国水利信息化进程得到了跨跃式飞跃,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
21世纪以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逐渐在水利行业渗透,推动了我国汛抗旱指挥系统一、二期的建设、覆盖国家、省、市、县的四级骨干网络的建立,智能模型在洪水预报、跨流域调水等重大水利工程中实现了业务化运行。随着信息化技术与产业的迅猛发展,将加快推动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向健康、可持续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水利信息化需求加大
《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结合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完成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建立覆盖城镇和规模以上工业用水户、大中型灌区的取水计量设施和在线实时监测体系。加快推进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大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督平台、覆盖大中小微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数据中心等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水利综合决策和管理能力。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建立国家水信息基础平台,提升水利信息的社会服务水平。加强水利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构建安全可控的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三胜咨询研究员张祥光认为,水利信息化市场属于新兴市场,目前业内企业数量较少,多数企业是在传统主营业务基础上向水利信息化处理拓展,行业生命周期整体处于成长阶段。目前尚未出现全面领先的企业,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化程度有限。
而中国重点水利项目已进入建设高峰期,水利信息化需求不断增加,水利行业中的特定领域,例如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等领域,对于监控精度的准确性、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技术手段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水资源监测、灾害监控等方式的演变,为信息化应用在水利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除了水利行业整体投入增加的大环境因素,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检测监控等方式的演变、技术的升级改进也加大了水利行业信息化的需求。
来源于:三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