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专家解读江南水乡为何出现“水质性缺水”
摘要: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全球排名12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就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江南水乡为何出现“水质性缺水”等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珍惜水资源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
记者:如何评价目前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王浩:中国的水资源有三大特点。
首先是人均水资源量特别少。在世界上192个有水统计的国家里,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第127位,是联合国认定的13个水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
其次,空间分布不合理。长江、珠江等四个流域,人口、GDP占全国一半左右,水资源占81%,北方六个一级流域,人口、GDP、国土面积占全国一半,耕地占全国65%,水只有19%。
第三,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是大陆季风气候,雨季很明显。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北京、哈尔滨的降雨量一样,但是伦敦、巴黎每个月的降水差不多,而北京在20天里降掉了全年一半的流量,所以我们不得不修水库,把汛期的洪水存起来转化为枯水季的水资源。
这三个特点造成中国的水资源十分紧张,开发利用的难度很大,要极大地加以重视。
记者:在浙江这样的江南水乡省份,我们过去也会出现无水可调的情况,究竟是何原因?您有何建议?
王浩:浙江主要的问题是水质性缺水的问题。浙江的降雨量和水资源量都是比较丰富的,但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市政污水处理设施、水资源保护措施落后于经济发展,造成水质等级下降,有水不好用、不能用,这是主要问题。
从长期看,根本上还是要搞好清洁小流域建设,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把整个水系的水环境、水功能区,让它达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还可采取几方面补救:自来水的给水工艺可用上膜技术,污水处理可用上膜技术。另一方面作为特大干旱防御,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可以考虑跨流域调水。这样城市能多水源供水,增加抗旱应急能力,增加城市市民的供水保证率。
记者:过去,很多城市向地下要水,造成地下漏斗。能否介绍下您了解的浙江这块的情况?对此,如何评价?
王浩:自从1914年开凿第一眼深井开采孔隙承压水后,浙江省滨海平原的地下水开采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开采量也在持续增长。杭嘉湖、宁奉、温黄、温瑞等四大滨海平原,1980年的开采量0.67亿方,到1990年就增加到1.44亿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的势头有所遏制,但开采总量仍呈增加趋势。
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地下水,杭嘉湖、宁奉、温黄、温瑞平原均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区域性水位降落漏斗。水位下降一度引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其中杭嘉湖平原是地面沉降范围最大的地区,沉降面积占整个平原面积的70%。杭嘉湖地区和上海市区、江苏苏锡常地区并列三个区域性沉降中心。
沉降会降低城市的排涝能力和排污能力,另外,低洼地区造成农田大面积渍害,同时它还会减小桥梁净空,影响河道通航能力。
不过,浙江已经注意到了这点。2006年,浙江省下发《关于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意见》,把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纳入生态省建设,决定到2010年底前,除供水管网未及地区的生活用水外,浙江全面实现地下水禁止开采。目前浙江省地下水开采仅剩几百万方的地下水生活用水开采。杭州市政府也早在1997年就已发布了《杭州市城市地下水管理规定》,制定了停采、限采等政策,目前地下水基本处于停采状态。
大家比较关心地下水的水质问题。虽然浙江的浅层地下水整体水质较差,出现了一些污染,但深层地下水基本未受污染。
记者:目前许多城市为了解决水源危机,纷纷转而向水库建设求助,您如何评价这样的策略?
王浩:建设水库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一个是中国的国土面积只有12%是平原,可是人口都集中在平原上,平原的水就不够了。所以需要山区的水,建设水库给平原地区、城市地区供水,是非常必要的。
不是说谁喜欢修水库,不修水库,中国的水就不够用。所以不得不修水库,把大陆季风气候,雨量集中的部分洪水转化为平常能用的水资源。
记者:在日常节水方面,对大家有何建议?
王浩:首先在意识上,要培养从小节约水、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让它变成生活习惯。
作为家庭来讲,要多花一点钱,去购买节水型器具,像节水型龙头、节水型洗衣机、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淋浴器,养成节水的习惯。
像企业、农业用水户,要不断地改良改变工艺,要自主创新节水生产工艺、节水的粮食灌溉种植。
作为城市管理者、流域规划者来说,要考虑水资源条件,比如水资源条件不是太好的,就不要上大耗水工业,过度地消耗水。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