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陈吉余被授予国际河口海岸学会“终身成就奖”
摘要:第53届国际河口海岸学大会13在上海开幕。本届国际河口海岸学大会上我国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领域的泰斗,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云轩教授(左)代陈吉余院士接受“终身成就奖”
在10月13日起举行的第53届国际河口海岸学大会上,我国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领域的泰斗,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第53届国际河口海岸学大会13在上海开幕。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名代表将围绕大会主题“快速变化下的河口海岸响应与管理”,就当今世界河口海岸面临的挑战及其可持续性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
据悉,本届国际河口海岸学大会由国际河口海岸学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Elsevier出版社共同承办。国际河口海岸学会主席GeoffMillward,秘书长VictordeJonge等到会,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致开幕辞。
据了解,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包括:河口海岸水域的服务功能;河口湿地的结构、功能与修复;来自陆地与海洋的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污染物质传输和累积;富营养化,低氧区与赤潮;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河口海岸水域大型工程对地貌与生态过程的影响;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管理对策。会议分为6个分会场,共设大会报告17个,分会场报告300个,展板130多个。河口海岸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上述主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其中不乏精彩报告。
开幕式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杨作升与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丁平兴合作,做题为“中国大河河口近50年的演变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的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给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河口带来的影响,如入海水沙通量的变化、河口湿地的演变、盐水入侵范围和节律的改变、营养盐通量和比例改变及其对东海藻类结构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种群的影响等等。围绕更长历史时期河口的演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卫国做“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长江口: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主题报告,着重讲述了近15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地貌演化过程,以及相关联的河口水、沙、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质量的变化。河口区域的过度开发极大改变了河口的水沙动力条件、地貌及栖息地。考虑到未来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地面沉降及海平面变化,迫切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协调流域-河口-近岸海域的管理。
英国赫尔大学教授MikeElliott以“抵御自然和人类活动危害的有效河口管理”为题做主题报告;赫尔大学教授VictordeJonge在发言中讲述了“如何协调政府管理-海洋环境-社会需求之间关系”。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deGroot则阐述了“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海岸带发展的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效应”问题。他认为海岸系统提供的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的货币化价值平均每年可达3万美元/公顷,而其中红树林系统的价值可以达到每年20万美元/公顷,珊瑚礁更高达每年35万美元/公顷。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受短期经济利益所驱动,完整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海岸生态系统正不断地被转变为只具有单一功能的系统,近60%的自然红树林系统已变成虾田,农田甚至房地产,使得它为少数人提供经济收益的同时,给更多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环境污染、安全性的下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这位专家表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可以让人们了解其重要性,从而把“真正”的价值转变为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的钱”。
来源: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