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江苏“十一五”投入农村水利230亿
今年发生在南方的旱涝灾害,江苏旱能浇、涝能排,农村水利建设“功不可没”。江苏省水利厅信息中心副主任曹海明表示,江苏的农村水利建设一直处在全国名列。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江苏农村水利累计投入230亿元,是“十五”的2.3倍。解决了1275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县乡河道疏浚土方10.8亿立方米,村庄河塘疏浚7.6亿立方米,加固圩堤1.1万千米,更新改造圩口闸5400座,更新、改建塘坝1.16万面,修建大口井820座。
近年来,围绕粮食生产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江苏省主要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山丘区水源和水土保持五项重点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因地制宜的解决防洪、排涝、灌溉、降渍、供水以及航运、水环境等问题。
截至去年底,江苏省有效灌溉面积574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旱涝保收农田4844万亩,占耕地的68%,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2135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2467万亩。
近日,从江苏省农委获悉,江苏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647亿斤,实现首次“七连增”,总产量由2005年全国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单产由全国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除自给自足外,江苏产的粮食还有外供。
灌区作为江苏粮食生产的核心基地,其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一直是江苏省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的重点。1998年以来,江苏省共有29个大型灌区先后列入国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计划,至2011年,累计投入改造资金39.7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3.96亿元,省级财政配套11.41亿元,累计完成防渗渠道3189公里,配套改造涵洞、水闸2.4万余座,灌排泵站1294座,渡槽、生产桥梁等建筑物6000余座。2001年开始,江苏省有17个重点中型灌区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节水改造项目计划。
“江苏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为水稻等粮食的增产提供了有利保障。”曹海明告诉本报记者,大中型灌区改造的实施,改善了灌溉条件,大幅提高了渠道输水能力和用水效率,化解了农村用水矛盾,年节水达21.8亿立方米,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2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36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亿公斤。
目前,全省已经建成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311个,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29个,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99个,1—5万亩一般中型灌区183个。
“不同于过去的传统水利只关注农田水利工程,现在更注重水利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环境效应。”曹海平介绍说,在农村水利工程的实施中,各地将工程建设与拆坝建桥、植树绿化、垃圾处理和土地复垦有机结合,不仅沟通了水系,更改善了水质。
2005年,江苏省水利厅会同江苏省卫生厅,依据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用水标准——农村饮水安全四项指标: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水量为每人每天可获得水量不低于40-60L;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组织以县为单位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工作。
在此前召开的农村现代化工程发布会上,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陶长生表示,2011年,江苏省计划完成280万人饮水安全工程。目前项目正在建设,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
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共完成投资59亿元,解决了1275万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通过延伸区域管网,改善了560万人的饮水条件。到2012年,江苏省能全面完成国家规划内和其他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
此外,目前江苏省共有69个县(市、区)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基本覆盖了全省全部涉农县(市、区),项目年度总投资超25亿元。经财政部和水利部对江苏省重点县建设工作进行绩效考评,全省2009年和2010年重点县绩效考评均位列全国第二。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