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江苏将在2020年实现水利现代化
江苏水资源禀赋不足,环境容量小,要实现水利现代化,首先要解决好水资源、水污染、水保障等全国共性问题。“这逼着我们去思考怎么突破制约的问题,”省水利厅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现代水利工程不单单是治水,更是重要的经济、社会活动,江苏必须深刻把握水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找准定位,服务好‘两个率先’。”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目前,江苏水利现代化的规划按省、市、县三个层次同时编制,省一级侧重大江大河等大的水资源水环境的保障,市一级着重区域规划,县一级则聚焦农田水利等基层水利工程设施。各地还非常注重细节,如江阴的规划中,每一年工程目标都有详细分解,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甚至连“完成月城镇龙舟赛道建设”也纳入其中。
省水利工程建设局有关人士介绍说,“江苏的水利工程,不仅要牢,而且要俏;不仅要壮,而且要靓;不仅要高,而且要巧,我们一大批水利工程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设计建造的,很多工程本身就是风景区。”理念带来了变化。江阴月城镇黄港河水系连通工程,将原来被闸坝隔开的一个个小水塘打通,重现江南小桥流水的美景。
初秋时节,东太湖综合整治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挖掘机灵活舒臂,大型工程车扬尘而去,清淤船往来穿梭。这项工程探索出了一种“以水生地、以地生财、以财兴水”的发展模式,不仅改善了东太湖的生态环境,发挥了防洪、供水等多种水利效益,同时还为苏州城市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创造了空间。
东太湖模式显示了苏州人的睿智,这种睿智并非孤例。在镇江,其北部滨水新区已成镇江城市建设最大亮点;在淮安,被围网养殖弄得奄奄一息的白马湖,重新恢复了生机;在常州,滆湖治理同样是经典……水利,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产生共振后,在江苏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江苏水利人在实践中形成共识:江苏治水工程要做好,就必须把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拓展水利功能,提升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创新还体现在自身建设机制上。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江苏从原来的项目管理四制升级到新五制——规划许可制、竞争立项制、投资控制制、资金保障制、绩效评估制,通过制度建设促使各地更加重视水利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同时,探索出统一建管制、派驻建管制、建管合一制、属地建管制和代建建管制5种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分级管理。{{page}}
建立湖泊联席会议制度,是江苏水利的又一重要创新。2011年,滆湖长荡湖、石臼湖固城湖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召开,进一步增强了河湖管理的执法与监督能力。
行走在镇江滨江风光带,蓝天、静水、花草、湿地、栈道、飞鸟,犹如诗意水墨画。很多老镇江人都知道,过去这里是大江滩垃圾填埋场,老鼠成群,臭气熏天。沧海桑田之变的背后,是镇江市和水利部门敢闯敢试,实施“以水带地,以地生财,以财兴水”战略。水投公司运用代为收储的土地,成功发行企业债券20亿元,并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又成功融资47亿元。融资的目的是建设,镇江从治理内江泥沙淤积到内江各类生态资源的保护,从控制水位、改善水质到湿地系统的修复以及退渔还湖工程,打造出8.8平方公里的“金山湖”,形成城市水利建设的良性循环,同时反哺农村水利,推进城乡水利统筹发展。
在江苏,70%左右的县以上城市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利融资平台。与此同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支持力度,严格执行当年可用财力2%至4%用于水利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15%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等政策,并建立了资金保障制解决县级配套资金缺口,统筹城乡水利建设。对于经济薄弱区域,加大配套力度。城乡统筹,偏重于乡,宿迁的省级配套资金比例就已经达到80%。
资金有了,如何管好至关重要。今年6月,《江苏水利重点工程区域治理及地方基建项目竞争立项办法》颁发,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使每一分钱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