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南京市滁河六合段防洪大堤施工忙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列入今年南京市重点水利工程的滁河防洪治理工程已全面开工。正月初十,记者来到南京市滁河六合段防洪大堤采访时看到,工地上机声轰鸣,一片繁忙景象。
滁河新集段汪徐圩地处六合区新集镇,与安徽来安县隔河相望。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这里,距离工地几百米远就听到了机械作业的轰鸣声。由于施工需要,这段滁河大堤已被挖断,形成了一个大坑,车辆无法通行,只能下车步行。走近一看,坑底竖立着一台十几米高的桩机,正在紧张施工。
南京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高文达介绍,公司中标工程项目全长有10多公里,新建17座泵站,22座涵洞,汪徐圩涵洞就是其中之一。
正值枯水季节,河道水位很低,收窄到河中央约10米宽,为便于进行水利工程作业,昔日可通航大型船舶的滁河主河道已断航。沿着临时修建的通道,记者从大堤堤顶深一脚、浅一脚下到桩机作业现场,只见泥泞的地面上还残留着燃放过的烟花爆竹“残屑”,小水塘结了一层冰,正逢降温,凛冽寒风吹打在脸上刺骨的疼,手一会就冻僵了。负责桩机操作的刘巧林一边熟练操作桩机,一边说:“工期紧,正月初五大家放过鞭炮后,就算正式上班了。”
为了让涵洞站稳在松软的河床上,需要在河床底部向下钻井,行话称“桩基础作业”,汪徐圩涵洞一共要打57根桩,深度为18米,从钻孔、清孔、下钢筋笼、投石到压水泥浆,打一根桩要3个小时。一位工人介绍,每天工作时间是上午7时至下午6时,8个人一组,人歇机不歇,一天最多下过4根桩。“这样建起来的涵洞,遇涝能排水,遇旱能灌溉,可确保100年不渗漏、不沉降、不垮塌。”
寒冬野外作业,工人们的住宿、吃饭问题如何解决?在工人们带领下,记者爬上滁河大堤,看到在背水坡一块平地上,有一座绿色的军用帐篷。记者走进去发现,里面非常简陋,地面铺着木板,垫些稻草隔潮保暖,上面垫上被褥,就成为临时的家,工人们24小时吃住在工地上。为解决饮用水问题,还临时挖了一口井,供生活、煮饭和洗菜、洗衣用。
临近中午,一位工人正在做饭,记者看到,当天有箩卜红烧肉、大白菜粉丝、炒青菜、芹菜炒肉丝和西红柿汤,这“四菜一汤”是工地免费提供的。除了一日三餐免费,大工每天工资200元,小工每天150元。记者问刘巧林新年里来上工愿不愿意,刘师傅乐呵呵地说:“有钱赚就是过年。”
据了解,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总投资36亿元,涉及安徽、江苏两省,工期3年。其中,我市投资16.6亿元,包括干流堤防加固126公里,马汊河、岳子河、划子口河分洪道扩挖疏浚整治河道19.17公里,蒿子圩分蓄洪区5.53公里堤防加固,三汊湾节制闸拆建,新建和改建90座泵站、涵洞和跨河桥梁等。
2014年完工后,滁河流域整体防洪标准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至20年一遇。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