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评审产生
2012-08-28 | |
|
8月25日,水利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专家评审会议,这也是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首批通过专家评审的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工程位于三峡水利枢纽位于长江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属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于1994年12月开工,2009年完工。
青海~西藏±400kV直流联网工程等级为I级,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格尔木换流站、拉萨换流站和格尔木换流站~拉萨换流站1回±400kV直流线路,于2010年7月开工,2011年12月投入试运行。
浙江省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是国家批准实施的大(I)型水利项目,是中国第一河口大闸,也是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浙东引水工程的枢纽工程。工程位于钱塘江下游右岸主要支流曹娥江河口,具有防潮(洪)、治涝、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和航运等综合效益。大闸主体于2005年12月30日开工,2009年6月28日完工。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工程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现了水土保持工程和主体工程的同步推进,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使工程达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一级防治标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在建设中注重科技支撑,采用了高边坡生态恢复等先进技术、施工工艺及材料,减少了对地表的扰动,加快了植被恢复,推动了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进步。青海~西藏±400kV直流联网工程建设中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构建了完善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因地制宜采取了“三隔离、两分离”等有效保护措施,解决了高原高寒地区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多个难题,为我国高原生态脆弱区大型电力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经验。曹娥江大闸枢纽在建设中,采用了现代化机械设备,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地面扰动,缩短了临时堆渣和施工场地裸露时间,控制了施工期水土流失;在海水倒灌盐碱区域,铺覆酸性土改良土壤,提高了植物存活率,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改善、环境美化与当地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为建设绍兴滨海新城创造条件。
与会专家观看了专题片,听取了工程单位关于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工作汇报,认为各工程均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考评标准,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建议评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及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太湖流域管理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林业大学及相关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评审。
来源:中国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