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京杭运河“糯米大坝”入选申遗预备名单
【摘要】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入选首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两处“糯米大坝”已经修缮完毕,准备迎接5月底至6月国家文物局以及8月联合国“非遗专家组”的检查。
24日,据河北省京杭大运河申遗办负责人孙晶昌介绍,当前,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入选首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两处“糯米大坝”已经修缮完毕,“而入选的沧州至德州段河道是利用河流走向的弯度来减缓水流速度,降低大水冲刷力度,不宜决堤,这明显区别于南方运河利用水闸控制水流的方法。”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准备迎接5月底至6月国家文物局以及8月联合国“非遗专家组”的检查。
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共有沧州市东光县谢家坝、衡水市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南运河沧州至德州段河道3处入选“申遗预备名单”。“沧州东光县连镇谢家坝和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是南运河仅存的两处人工夯土大坝,百年来直接迎击运河水却没有溃堤过。因为坝体是由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坚固无比。这种工艺只有在京杭大运河河北段使用过,所以是其独特之处。”
孙晶昌说,以前沧州东光县连镇谢家坝经常溃堤,后来清末民初连镇一谢姓乡绅捐资兴建,整体采用万余斤糯米,将其熬制成糯米粥,把糯米过滤出去,因糯米浆粘性很大,再用糯米浆与白灰、黄土按相应比例混合筑墙。虽然此坝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但现存坝体稳定性好,只是局部被风化,是南运河结构保存最好的大坝,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本着修旧如旧,不改原状,功能不变的原则,工作人员采用原来大坝筑造办法,先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确保无误,再用百余袋糯米,提取当地土质,掺入石灰混合修筑。
受益于大坝的当地百姓也很支持申遗这项工作。孙晶昌说,当地百姓对大坝很有感情,大坝的坚固不催使他们得以无忧生活。当前,已对大坝进行了周边环境整治,清理乱放的柴草和垃圾,增加绿化保持水土,树立文物保护标志,控制村庄再建规模。大坝一旦成为世界遗产地会吸引很多游客到此观赏,进而对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已有2500年历史,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之一。河北段始于东汉末年,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5市,总长近600公里
来源: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