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施工荷载惹的祸?又一个地库塌了!
又一个地库坍塌了!2018年11月12日,中山市古镇镇海洲村万科某项目一期2标段发生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局部坍塌事故,坍塌面积约2000㎡。
坍塌部分是项目一期的地下室,周围的三栋建筑分别是一期的10、11、12栋。按照规划,地面部分是小区公共绿化部分。项目当时宣传称楼间距接近100米,目测坍塌部分的宽度超过楼距的一半。
据南方+记者从中山市住建局了解,该项目是中山首个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今年9月中山市2018年建筑工程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暨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会正是在此举行。
▽ 坍塌现场 ▽
古镇镇官方通报称,初步调查分析,坍塌原因是填土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且大型满载平板车停放不当,导致顶板过于集中荷载,造成局部坍塌。
据内部消息称,该项目顶板设计条件如下:
柱网尺寸:7.8m*8.1m柱尺寸:500x600mm结构形式:一阶矩形柱帽无梁楼盖板厚:350mm柱帽尺寸:1.5m*1.5m*0.45m(不含板厚)柱、板混凝土强度:C30钢筋强度等级:HRB400覆土厚度:约1.0~1.1m配筋方式:双层双向拉通钢筋+局部附加钢筋暗梁设置:无托板冲切箍筋设置:无拉通筋:D18@200双层双向托板范围附加面筋:D14@200~D20@200不等,大部分托板附加面筋D14@200
托板大样:
具体坍塌原因,有待官方进一步调查,有位同行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经过技术建模复核,初步分析该项目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以下几点:
1、 托板尺寸过小,冲切比控制不足
该项目托板尺寸为1.5mx1.5mx0.45m,板厚350mm经过计算,按1m覆土计算,按恒载20/活载4进行计算时,该项目托板尺寸无法满足楼板冲切比计算要求,手算复核楼板处冲切比达到1.26。
2、 配筋不合理,托板面筋配筋不足
该项目设计拉通筋(D18@200)和托板构造筋(D18@100)很大,标准跨底筋承载力计算仅需D16@200,托板内U形钢筋属于构造钢筋,位于混凝土受压区,配置D18@100过大。
托板面筋配筋不足,该项目托板面筋大部分配D18/14@200,As=2042mm2,按我司标准配筋,承载力计算时面筋需配置约3300 mm2。
所以该项目配筋不合理,总钢筋配筋量不小,但未将钢筋配置在需要它的地方!
3、 未设置暗梁
该项目未设置暗梁,暗梁对于无梁楼盖的构造至关重要,可以协调面筋和底筋协同工作,还能起到部分冲切箍筋的作用。
4、 施工超载
根据初步原因的描述,通过标准跨模型中一跨未堆土(荷载恒0/活0),相邻跨堆土且有填土车作业,还有一辆PC运输板车停放,相邻跨荷载按恒载20/活载15近似,计算得到冲切比=1.25,托板面筋配筋不足。
很遗憾,此次坍塌的地库又是无梁楼盖结构,联想到前段时间引起全国轰动的北京某无梁楼盖地库坍塌事件,无疑又让无梁楼盖结构多背了一口锅。
▽ 沧州坍塌的无梁楼盖结构 ▽
▽ 北京坍塌的无梁楼盖地库 ▽
▽ 德州坍塌的无梁楼盖地库 ▽
▽ 山东坍塌的无梁楼盖地库 ▽
▽ 河源坍塌的地库 ▽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本身没问题,因其传力途径比较简洁直接、净空利用率高、造型美观、有利于通风、便于布置管线和施工的优点,所以在特地条件下(比如单层地库),其综合经济性比传统梁板结构有很大优势,但也是因为传力途径简洁直接,所以在满足同样设计安全度的基础上,其抗垮塌冗余度没有普通梁板结构大,延性稍差,破坏经常是突发性的,没有预警期。
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我们广大工程师对此要予以警惕,做到:
1、精心分析、合理设计,不要盲目相信软件计算结果;
2、在图纸上要标明设计荷载,明确说明考虑施工在内的总荷载不得超过总设计荷载;
3、充分考虑并严格控制景观微地形、大型种植以及大型构筑物等荷载;
4、对可能出现消防车、大型货运车辆等重型车辆的地方,不能遗漏荷载,并充分考虑其路线变化的可能性;
5、做好施工交底,防患于未然,对必须施工堆载、施工车辆通行的地方,要将可能的施工荷载提前考虑到设计中去。
素材来源于土木吧,部分图片引用自南方+客户端
文章仅做技术分享使用,实际情况请静待官方通告
本文转载自:广联达造价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