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沂蒙大爱筑羌城 沂蒙精神铸就“临沂质量”
双零双百高标准制定目标
在北川重建的两年多时间里,所有临沂援建人员都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他们神奇的施工速度,而建设伊始就制定的严格质量指标,更是让所有北川人都感到,这是一个勇于奉献的集体。
据了解,临沂市全体援建人员始终把为灾区人民提供优质“精品”工程作为援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科学援建、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和“双零、双百”(即零缺陷、零遗憾及百分之百优质工程、百分之百让各级领导满意、群众放心)的援建工程建设目标。
“我们当时提出这个目标,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我们是在震后的北川进行重建,如果质量不达标,有愧于心。我们力争要给北川人民建设完成质量最好的房子,让他们住着放心。”程守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天元公司的一个领导表示,他们验收工程的几个指标都是90%以上,我说不行,必须是百分之百。而各个公司的施工队伍,也的确做到了。”
在农户永久性住房建设方面,临沂市援建指挥部提出要努力加强技术指导,并探索提出了“七个结合”的援建经验,即:在安置方式上,做到相对集中安置与因地就势分散安置相结合;在建筑风格上,做到统一设计模式,统一风格与尊重群众意愿,多种形式风格相结合;在功能布局上,坚持尊重当地群众生活习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资金筹措上,坚持政府补助、协助贷款与发动群众自筹相结合;在物料购进上,坚持政府统一采购与发动群众自采自购、就地取材相结合;在施工力量上,坚持政府统一协调组织施工队伍与群众互助共建自主建设相结合;在技术服务上,坚持统一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七个结合”的工作方法,使永久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
在乡镇援建项目建设过程中,以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作为突破口,通过规范的援建项目立项、手续报批、招投标、安全管理、资金拨付和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等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羌地建筑仍需要传统风格
11月11日,接受采访时,程守田告诉记者:“对于如何科学援建通口镇,市领导明确提出要把通口镇作为临沂市的第181个乡镇来建设,不仅给灾区人民一个安全牢固的家,还要文化优先,帮助开发文化项目,体现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加强文化的交流,医疗地震的心理创伤。”
作为羌族的聚居地,其建筑风格有着自己的传统。所以,在建设之前,援建指挥部的人员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难实现的。但临沂援建人员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且全力进山去考察,并建设完成了羌族人所喜欢的风格。
通口镇四面环山,气候潮湿,特别是夏季,几乎天天下雨。这对于生长在北方干旱地区的援建人员来说,是遇到的最大的“难关”。饮食和气候给援建人员带来了巨大挑战,加上板房潮湿,每个援建人员都起了严重的湿疹。为不影响士气,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面对种种困难,全体援建人员在程指挥的带领下,依然坚持深入工地和乡村督导检查。
震后的四川灾区,自然条件恶劣。当时的北川余震不断,滚石滑坡和泥石流随时危及着援川干部的生命。10月26日,援川队员到平武县考察羌民居建筑风格,在返回途中,去时还通畅的山路,由于强烈余震的缘故,从山上滚落的巨石挡住了去路。为了尽快穿越危险路段,正在他们齐心合力推开巨石时,正在旁边观察险情的程守田听到轰隆隆的巨响由上而下传来,“快跑,滑坡了。”程指挥果断的提醒。当他们跑出十几米停下脚步转身看时,就在他们推石的地方,数万吨的山体夹着滚石、树木倾泻而下,7个人被滑下的山体隔成前后两部分。他们面面相觑,倒吸一口凉气,庆幸自己又一次从死神的眷顾下逃脱。
在援建通口的日日夜夜里,这种危险的例子举不胜举,当地余震不断,滑坡滚石,阴雨潮湿,单是六级以上的破坏性余震就达3次,四级以上的有感地震就达上百次。即使面对这些困难和不足,他们从不向家人提起,以防家人担心。他们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条件。
当有人问起他们这又是何苦时,每一个援建人员都会平静地回答道:灾区人民就是我们的亲人,完成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谁来都会这样做,我们不能为沂蒙老区1000万人民丢脸。
从现在的一些照片资料上可以看出,临沂援建的镇卫生院楼、文化服务站搂、汽车站楼等分外气派、醒目;近观则发现建筑风格别致,充满现代色彩又不失羌民族传统文化气息,显得大气、灵秀、厚重。如今的通口镇是一个羌文化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和农工贸并举的新场镇。
“为了感谢山东临沂,我们将广场命名为‘沂蒙广场’!”通口镇党委副书记周登平如是说。
严把质量让援建不留缺憾
在保证建设速度的基础上,临沂市援建人员把质量放在了第一位。他们从工程设计到材料进场再到工程竣工验收,每个关口都严格标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而建设完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工程。
通口镇地质条件复杂,文化站工程一开工,就出现了与周边建筑物距离近、个别群众拆迁难等问题。程守田他们多次与镇党委、政府协商,在不改变文化站功能的前提下,数次调整设计方案。在基础开挖中,发现文化站的地基一些位置有软弱下卧层,影响地基承载力等问题,指挥部与设计人员沟通,决定下挖5米对软弱下卧层进行彻底清除并换填砂石,以达到地基承载力要求。
健身广场工程也是根据群众要求数易其稿,强化了羌族文化的内涵,直至群众满意。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根据地质状况,两次拓宽基础。为满足群众出行需要,通泉路延长近200米。仅上述项目就多增加投资数十万元。
在通口镇沂蒙广场地面铺装时,石材供给企业利用晚上送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大理石地面砖,发现后被当场退回,并立即更换供货商。
通泉路在夜间施工过程中,程守田发现正在施工的10多米路面表面有零碎木块。经检查,晚上收料控制不严,有一车石子含有木块等垃圾,而在混凝土搅拌时,工作人员因天黑没有发现。像这种情况,只要将有木块的路段混凝土清除,再重新灌装就可以。但他立即责令停工,报告指挥部领导,并与指挥部其他同志召开了由施工企业负责人、监理人员参加的质量管理现场会,严厉批评了责任人。最后,这一路段只得返工。
除了在建筑方面的严格质量把关,临沂市援建人员还从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功夫,希望每一个受灾群众,都能住得舒心、满意。“我们在楼房的用水、空调管道、给排水管道的标识、多媒体箱等多方面都采取了技术措施。”临沂市援川前线副总指挥臧威旺告诉记者。
“两年多来,临沂援建人员向灾区的这片热土奉献了全部的热情,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奉献了火热的青春年华,这里留下了他们炽热的情感和深深地印记,他们已经把北川当成了自己的故乡和家园,他们已经把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最值得骄傲的一部分永远地写进了灾后恢复重建这一伟大事业之中……一场场爱的接力从蒙山沂水涌向川蜀大地,一幕幕见证蒙川情谊的援川故事接连上演,一个个彪炳史册的抗震救灾记录依次诞生,一曲曲沂蒙精神的赞歌在川蜀大地上传唱。”北川人如此表达对临沂援建人员的深情厚爱。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