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封火墙与女儿墙的追根

作者:墨临 时间: 2009-11-17 00:00 阅读:
有很多人笼统的以为封火墙和马头墙还有女儿墙都是一种,其实不然,在这当中中还有小小的区分,马头墙与封火墙是一种也叫防火墙、风火墙,也有管马头墙作女儿墙的,但女儿墙并非也都叫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中的一种常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建筑元素,追其由来则要了解徽派建筑的发展史了,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州邦的崛起,一批拥有资本的富商大贾不断涌现,他们为光宗耀祖,炫耀乡里,于是大兴土木,建筑装饰极具精细,一些大的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屋越来越多,便形成“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的豪门深宅,似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
建筑与建筑间习惯共墙并排,且建筑材料多以木材和砖瓦为主,木雕装饰繁多,一屋火灾牵连一片,犹如赤壁之战曹营的战船,为杜绝这种大火连营式的火灾发生,人们便在共墙部分特意修高一截以起阻断火势蔓延,建筑有先后,故而两侧的墙每侧都有成为共墙的可能,加之传统建筑讲究的是对称美,所以人们会在房屋两侧都修封火墙,不管在修建时那堵墙是否共墙,在防火墙的形式方面由于当地的男子都有外出从商(徽商)的传统,为了祝愿外出的亲人一路顺风,人们将他们心中对马的崇拜在建筑形式中表现出来,在封建社会,马是人们的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故而将防火墙建成马头形式寓意深刻,更有如眺望远方的亲人之意,故而也将其唤作马头墙。随着建筑元素的发展与成熟在建筑内部每进(厅堂)也有马头墙。
徽派建筑中对防火的考虑算是比较详细,还有用一些其他的建筑形式来防范火灾的发生与蔓延,如有一种叫备弄,是家族建筑内部供人员与马匹交通的场所,其与街巷不同,是两幢建筑之间通道,通道上方有屋面,两幢建筑向备弄开门都是错开设置,也起到防火分隔作用。
女儿墙原来本指城墙上筑起的用来防御的垛,因其建筑形式与马头墙有相似之处既都是墙体在建筑顶部以上的沿生,故而也有人把马头墙唤作女儿墙,对于女儿墙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为在努尔哈赤时期一个叫“巧儿”的孝女替父充丁去修筑城墙,后被发现,努尔哈赤赞其孝心特将城墙垛口称之为女儿墙,但我这种说法与另一关于古文的翻译有冲突,记得我们初中学过的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有这么一句“夜深还过女墙来”,现在做的解释认为“女墙”就是女儿墙,但想想,刘禹锡是唐朝人,那时就有女儿墙的叫法何来努尔哈赤给定义取个名呢,总之要不就前者有误要不就后者不准,或者两者都不正确。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城墙上的垛口娇矮的形象犹如封建社会没地位的女性,所以人们唤它为女儿墙,宋朝《营造法式》和清朝的《辞海》上是这么讲的。或有人讲是因为其垛头像城墙生出来的女儿,故唤作女儿墙,也有些故事说是因为有一朝统治者在修建城墙时带着自己的女儿到城墙上参观,不幸摔下城墙丧失性命,后有大臣建议城墙修起一截以保障安全,于是就修高一截,又为了纪念其死去的女儿故而给它取名作女儿墙,这个更荒谬,在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人们对称呼是有严格的规范的,越是地位高的人这种观念越强,而对称呼就更加重视,作为一名统治者,对辈下子女也是有特定的称呼的,即使要取名也应该唤作公主墙或郡主墙,可见其不合理之处。
还有版本则说是因为一将军出城迎战,女儿在城墙上观望,有一箭向其射去,多亏城墙上垛口挡掉利箭而保住了性命,后将军就唤它为女儿墙。传闻众多,也没有个肯定可靠的证实,而古时也有把那种用来防止少女与外界接触的小墙叫做女儿墙,此意义上的女儿墙则性质完全与彼意义上的女儿墙布同,不足谈论,总之对于女儿墙的来历暂无法做个准确的判断,还要期待以后考古界的发现,以出土的文献或文物来对女儿墙做个详细解释才能画上这个完美句号。
吴淑平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