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建筑及文化的智慧教育、解救着今人的盲目

作者:墨临 时间: 2014-09-16 00:00 阅读:
20140722163516511651.jpg
  前段时间北京、广东、海南等地遭受强降雨,台风等影响,有一定的损害。在这次强降雨中,排水系统的优劣就会更为明显,北京的一些古代排涝系统在这次影响中简直功不可没,顺着这股气势,渐渐的升起了一股浓烈的怀旧情绪。这个功不可没的雨水工程建于明永乐年间,它目前仍在北京北海团城服役中,距今已有600年了。北京这次的排涝很畅快迅速,甚至有人表示“故宫不积水,发大水就走长安街”。
  通过这个事件,当然也会有人不断抱怨,抱怨当代的一些设施及措施一直讲求先进却还不如古代,就如同这次北京的排涝系统一样,能力远不及古代。虽然这种说法较为武断,古代与现代无论是在规模、人口、交通还是建筑和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偏差,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即使这次成功快速排涝的系统也是很有局限的,都是耗资较为巨大的皇家工程。如果可以借鉴古代某些方式,在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和工艺,那想必就会是另一翻景象了吧。
  这场大雨之后对于北京这个排涝系统的情况,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从前的我们讲究保护历史大都是从文化和道德方面,渐渐的忽略了建筑方面,建筑越来越多的是往国际发展。现在科学不断进步,技术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剧的当下,在注重历史建筑的文化及精神气质传承的软功能的同时,依然要时刻关注着最实际的城市运转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硬功能。古人们的建筑遗产和方式在这次北京强降雨过程中就救了我们的命,在这方面,对于历史建筑和各种历史设施是否应该新建的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看法和角度。 
  如果可以,多希望人们可以学会珍惜曾经和当下拥有的。建筑发展距今几千年,中国的建筑有独有的风格和属于自己的秉性。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会依山傍海建造建筑,会创造各种对自身有利的设施,这些都是值得传承的。不要盲目的去跟风,去学习国外的各种建筑节能方式,中国就应该有中国自己特有的节能方式,借鉴好的方面,结合中国自己的特色来打造独一无二的好建筑与各种设施才是上上之策。 
  可甚为惋惜的是,近些年来,在不少城市飞速发展与老城改建中,在不断“拆掉真古董、重建假古董” 和“拆出一个新天地,再造一批新文物”的过程中,祖辈留下的建筑与文化方面的遗产已越来越少,使得大家也错失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这些珍贵无比的建筑遗产,根式对先人表示尊敬和瞻仰的机会。有多少古建筑拆掉后再也还原不了之前的神韵和特色,趁还来得及,趁为时不晚,对于历史文物方面的保护是否应该更尽心尽责,更重视呢?
  洛美人不认为拆掉后新建的古建筑是真具有意义的,那种经历时代磨练,经过雨雪风霜吹打的沧桑和证明,是无法模仿的。洛美也从不断言自己的产品可以与经历百千万年的历史证明抗衡,但ROOMY仿古砖系列确有其独特的意义。古建筑在无法还原的基础上,在不修复就会消失的基础下,仿古砖产品可以最大程度上修复古建筑,使其更牢固,使其可以再屹立不倒更久,见证更多的历史,经历更远的未来。将古建筑保存于当下,让它的记忆带领人们回到过去。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