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设活动的环境灾变二则

作者:╃Wait╃ 时间: 2007-11-30 00:00 阅读:

中国古代建设活动的环境灾变二则

作者:万 敏

摘 要:森林资源的破坏有多种原因,为大众公认的是垦荒屯田。笔者以为还有一重要因素即人类的建设活动对木材的大量需求。本文以史为据分析了各时期森林资源的破坏过程,并结合唐、宋、元、明、清几个时代木结构表现出的特征给予说明。而环境恶化其中另一重要因素为"自然之肾"--湿地的消失。这其中也有聚落、城市的"功劳"。湿地巨大的综合经济价值对聚落、城市的形成有凝聚作用,由此而生的环境灾难古代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就有表现,而现今正为长江流域覆辙。
关键字:中国建筑史;木结构;森林;湿地;环境灾变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似乎是有口皆碑。如:中国古代的"堪舆"学强调自然的天文、地理、地况、地态与人及建筑的关系,关注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和谐;中国古代建筑大量使用象木材、夯土、石块砌体等可降解或可再生,具有绿色生态特征的材料;再如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再现自然、将人文情感寄寓自然的手法等。这些均给中国古代建筑戴上了绿色环保的光环。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古人的建筑活动给环境带来的灾难。
  一. 木结构与森林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支撑作用。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2/3被森林覆盖,约为76亿公顷;19世纪中期减到56亿公顷;20世纪末期又减到34.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这是人类对森林长期大规模破坏性利用的结果。联合国发布的《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指出,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使全球森林减少了50%,30%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原始森林80%遭到破坏,剩下的原始森林不是支离破碎,就是残次退化,且分布不均,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
  森林资源的破坏有多种原因,为大众公认的是垦荒屯田。笔者以为还有一重要因素即人类的建设活动对木材的大量需求。
  纵观森林的兴衰,我们发现森林与人类历史的大动荡有密切联系。北京林业大学王九龄教授在《北京森林史辑要》一书中将北京森林的的消失按历史时期归结为汉魏时森林茂盛,大约从辽金时期起,森林始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元代有增无减,明清后毁之逾甚,乃至新中国成立,森林所剩无几。笔者以为王九龄教授对北京地区森林消失的时代划分在黄河中下游也大致如此,现有一例印证。河南灵宝的旧函谷关,本以松柏之塞而见称于《荀子》,其时自然应是林木茂密;直到西晋人经过这里时,见到的依旧还是谷道两侧崖上松柏蔽天的景象,函谷关也因此才成为天下险要。隋代东西交通大道由旧函谷关向北移至黄河岸边,旧函谷关道废弃,森林被逐渐砍伐,到明清时砍伐贻净。
  一般而言,一个文明昌盛的时代对资源有更广泛、更大量的要求。汉的文景之治、唐的贞观之治均属此列。汉、唐两代的建筑规模巨大,且建筑用材也浪费惊人。现今人们在归结唐代建筑特征时总有这样的描述即斗拱雄大、出檐深远。这种特征的背景是唐代在文明中心区域还有大量森林资源的存在。然而唐代在实现人类对自然的驾御意识的同时也在吞噬文明中心的生态环境。其后的五代十国,我国古代文明中心的生态进一步恶化,至宋代由于环境原因不得不放弃多朝故都长安与洛阳,而将都城向靠近资源地的东南向迁移。
  北宋留存下来的《营造法式》为我们系统了解当时的建筑提供了一全方位视野。该书一般认为其修撰目的是防范贪污与腐败、规范做法。笔者以为还有一目的是节约资源。我们将法式对照唐代残留的两栋国宝南禅寺、佛光寺可知,宋代确定的建筑用材比唐代要小。该书虽终由李诫成篇,但却是北宋多代官修同类作品的总结,可见规范并节约用材在北宋各代已是英雄所见,而非孤立现象。其历史背景便是木材这种资源在当时已非俯拾皆是。
  宋、辽、金、元多朝并立,民族矛盾深刻。其中的征战你来我往,一次又一次地重创了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自然生态。与历来战争或发展的破坏因素跌加,以至于南宋小朝廷都乐于偏安江南,而不愿意回到那不毛之地。该时代发生的几个有关建筑的历史现象,让人在品味之时,形同嚼蜡。第一,为辽、金、元对宋发生的"建筑抢劫"现象。第二为元代的减柱造。在民族征战中,劫掠事件常有发生,但抢劫建筑却为鲜见。中国木构建筑其装配式性能促成了这桓古奇闻,深层原因却是木材资源的匮缺。减柱造、移柱法均为元人倡导,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并不可靠。很多建筑均因减柱或移柱使结构体系摇摇欲坠。这种不科学的方法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元代的蒙古人骠悍骁勇,攻城掠地战无不胜,他们对战利品也决不手软,不是将建筑整体搬运便是付之一炬。因此战后的重建使木材匮缺也就在情理之中。木材的缺乏也使元人对建筑"精减机构",这就是"减柱造"的成因;建筑的异地重组可能会因构件的散失而采用拼凑之法。被梁思成先生称为"滑稽绝伦"的元代霍州署大堂建筑概为拼凑之"杰作"。该建筑将中国建筑传统的构材权衡完全颠倒,最荒谬的是大普柏枋上承托的斗拱没有一朵是放在柱头之上,斗拱在结构上的意义完全忘却,随便位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