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晋殇

作者:Breath 时间: 2005-10-28 00:00 阅读:
“金太谷”,古城之殇
  清末民初,祁、太、平晋商进入鼎盛时期,太谷不仅富甲全省,其私宅园林规模之大,构建之精,人文之盛也冠于它邑。但百年之后,命运判若霄壤:兄弟县份皆得选国家或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连原来没有“老城”的地方也人工堆起了老城,而在太谷,真正的老城却凋敝殆尽。著名的“古城卫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对老太谷宅院园林的消失抱憾至今,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认为:“你们山西,不光是过去破坏得厉害,就是现在,也没有怎么重视起这些精品建筑的保护工作来。”
  11月28日,省建设厅规划处指示太谷县城建局尽快开始做太谷旧城方面的基础性调查,准备申报“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太谷县城建局的王秋虎副局长说:“我们再不能错失机会了。目前存留下的一些好建筑绝不能再受到伤害。”
  “金太谷,银祁县,平遥是些小买卖”,走在从榆次到太谷的乡间,倘若问及太谷,这样的民间顺口溜便会不止一次地传入你的耳朵里。记者对那些地域之见没有兴趣,但对“金太谷”很想知道些具体情形:太谷,是金的吗?“金太谷”创下了怎样的辉煌,特别是它巨额财富的凝固形态―――建筑辉煌?
  往昔:高楼深院竞豪奢
  清末,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期,但在相对安稳的晋中地区,由于民间社会的活跃和数代晋商积累起来的巨额财富,这里的公私建筑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这个时期,祁县、太谷、平遥、介休等地豪门大院大量修建,坛场、祠庙、牌坊戏楼等公共建筑也得到修葺。精工实料,不计工本,是这个时期建筑的普遍特点,其艺术高度后人难以企及。其中,太谷城的建筑除了宏大、坚固、精细和数量特别多以外,还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韵味、文人味浓厚,宅园并重,园林艺术独树一帜,为众多的建筑、园艺大家所重。
  太谷古城,始建于北周建德年间(6世纪中叶),明正德间以砖砌门,城池加高,万历四年改砌砖城,内加回垣,规模空前。此后400年间不断修葺,直到日本投降后阎政府还在加筑碉楼。太谷城经几百年苦心经营,城墙高大厚实,敌楼、瓮城、护城河等设施齐备。“它要能多保存几十年,肯定不会让平遥城抢了‘世遗’”,太谷县文管所、县志办的人坚持这样认为。
  太谷县不论县城还是乡间,公共建筑空前发达。这些公共建筑的功能,现在看来是十分多样的:它并不仅仅是所谓的“封建迷信活动”场所,更主要的,它是一个或几个村庄的群众集会场所、公事和公议场所、公众娱乐场所,同时,它还是当地人夸乡斗富,提高自豪感和内聚力的一个象征。民国年间的太谷城,仅城内就有这样的祠庙、寺观27处。其中在人们印象中非常恢宏壮丽的有关帝庙、东寺等。记者翻阅其名录,发现有可能有历史考据价值的有晏公庙、赵襄子庙(借钱庙)、三灵侯庙、无佞侯庙、狐大夫庙等。一个小小的谷地县城,聚集如此多的公共建筑,不仅见出此地的富殷,还能由此悬想到太谷的人文风俗之厚和民间社会的勃勃生机。
  公共建筑之外,太谷城乡所在多有的是富商巨贾的高门大院。据孔祥熙在美留学时的回忆,在他少年时期(19世纪末叶),太谷县拥有家产在300万两白银以上的人家就有13户。如果比照今天的银价,这些人的财富都在1.8-2亿元以上。太谷县的大小财主在“发了财就买房子置地”的观念下,将巨额财富堆积在太谷的土地上,化为一幢幢宏伟瑰丽的大宅园。这些宅园曾经鳞次栉比覆盖了几乎整个太谷旧城。在城中,现在人们还常常提起且能说出大体方位的,有孙家、孟家、赵家、武家、孔家等数家,忆及其布局之巧、园林之盛的,有孟家花园、武家花园、赵铁山宅园等。这些庭园和园林从20世纪30年代即引起人们注意,后来更得到陈从周、阮仪三等名家的推重以及山西农大陈尔鹤、赵景逵诸教授8年潜心考查,但“破坏挡不住,毕竟拆了去”,今日寻踪已经十不存一。建的时候捧若奇珍,欲其不朽,拆的时候视如粪土,必铲光拆尽而后快。
  查阅资料,访问耆旧,探寻遗迹,“金太谷”半个世纪的旧观如在目前:一是“富”,商贾成风,富户遍地;二是财富大部物化为建筑,这些建筑又根据当时的文化观念、人文习俗和经济、人口状况,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自成系统的,典型的晚清时期中国北方小城镇的公私建筑群落。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