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透水有利生态城市

作者:Theheartoflove 时间: 2013-07-03 00:00 阅读:
  保护环境是人们的共识。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才能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市建设中,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都喜欢选择整齐漂亮的石板材或水泥等不透水路面,包括人行道、自行车道、郊区道路、露天停车场、庭院和街巷的地面以及公共广场等。这些做法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已是历史。现在,我国许多城市经营者是一面高举生态建设的旗子,另一面又盲目的使用不利于生态的方法和材料大搞城市建设。目前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可遗憾的是,路面透水问题往往被拒绝,铺设全硬化路面又成为首选。为此,作为生态景观工作者,认为有责任向大家介绍硬化路面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避免重犯破坏城市生态的大错。
  硬化路面危害性大
  硬化路面虽然整齐耐用,但其最大缺点就是不透水。路面不透水,使得降雨时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完全被阻断,会使下降的地下水位难以回升;相反,雨水从路面流失或被阳光蒸发掉,使城市变为地表干燥的缺水地区,加重城市扬尘污染,还会因地表干燥而给城市绿化带来很大困难。下大雨时,雨水排泄不畅,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形成水淹状况,或者使城市周边地区产生水灾。而且雨水在路面淤积,一方面会引起交通堵塞,加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另一方面,雨水横流时会溶入大量城市污染物,如汽车排放的重金属、轮胎的磨损物、生活垃圾、建筑工地上的粉尘和化学物、城市草地喷洒的农药等等,这些雨水经管道直接排放到当地河流中,会导致大规模象SARS这类莫名其妙的病毒的产生。大雨时在路面形成的水坑常常会存在好几天,滋生蚊蝇,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卫生。
  其次,硬化路面吸收、储存并反射太阳的热量,可使地面平均温度升高几度。这会增加城市夏季的炎热,减少城市生活的舒适感,同时增加城市生活中为降温付出的能源消耗。
  硬化路面还会引起诸多环境和生态负效应,如使路面的空气与土壤能量循环交换和空气湿度降低,与城市中日益加重的空气污染相结合,有助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对本地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十分有害,因而会影响到由这些植物、动物组成的地面生态系统和生物活动系统;硬化路面使一些相互依赖而生长的植物群和动物群的生态空间被分离开来,这对保护城市中的小生态(生态小岛)极为不利。
  国际流行透水性路面
  90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用透水性能好的透水砖铺砌办法来覆盖城市的路面。例如在德国,人们正在将以前铺设的一些硬化路面改为透水性路面,以增强城市的生态效果。具体办法有以下6种:
  铺杂草地。这种杂草地由腐殖质和杂草组成,草皮较厚,适合于多种露土的遮盖。
  铺露草方格砖。混凝土通透蜂窝砖的中间用腐殖质填上,草地种子生长其中,可保证40%的绿色面积,适合于露天停车场或自行车道路面。
  铺地砖草皮拼接型路面。地砖与地砖之间留出一定距离,之间用泥土连接,草生长于泥土上。这样的路面,草和植物生长的绿色连接部分约占35%,适合于公园和街边散步路面。
  铺鹅卵石/碎石路面。路面由大小较为均匀的鹅卵石或小石头散落铺成,通透性强,不长杂草,适合于房舍周边、人行道边难以绿化的露土地面等。在中国园林中,碎石盖路方法的使用非常广泛,现在在欧洲国家的公园和校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此法。
  铺路使用透水性地砖。这种砖有许多渗漏性,连接处由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适合于人行道、步行街巷的地面。
  使用孔型砖加碎石地面。这种地面由四角带孔的地砖铺成,孔中撒入小鹅卵石或小碎石以保证雨水顺利通透,好处是不生杂草,地面的热反射大大低于全硬化路面。
  以上铺路方法都能在中国古建筑(如故宫和颐园)中找到原型,被当今国际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专家学者推崇备至。
  目前,环保先进国家和城市的新做法还包括:尽量保护和保留本地的野草资源即野草地,构成城市中的小生态岛,调节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情调和满足成人与孩子对自然界的向往;拔去过去人工栽种的单一绿草,重新种上本地野生草种,恢复城市本地生态特征;将过去铺路盖上的密封型水泥板去掉,用透水材料和方法来遮盖露土,等等。
  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
  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硬化路面带来的危害,因此尽量避免铺设硬化路面已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共识和做法。通透性路面在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园林、庙宇、庭院、宫廷等建筑中应用非常普遍,此举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减少燥热、防治水灾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