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水利基本情况
一、概况 (一)自然地理 1、位置、地理及气候特征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边界总长1438.7公里;北部和南部分别与黑龙江省、辽宁省毗邻,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依。全省幅员面积 18.7万平方公里,地貌呈东部山地、中部丘陵、西部平原的特征,地理位置属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接近蒙古高原,受西伯利亚气候影响,干燥、少雨、多风沙。吉林省四季分明,春天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天晴冷温差大,冬季严寒漫长,全年平均气温3.5℃,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适宜于玉米、水稻等作物和杂粮、杂豆生长。 2、行政区划 吉林省现辖8市、1州,60个县(市、区),其中:有县级市20个、县21个(自治县3个)、市辖区19个、912个乡(镇)及255个街道办事处。 (二)社会经济 1、自然资源条件基本特征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东部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主产区,有长白山和我国六大林区之一的“长白林海”;中部的松辽平原为松花江所贯通,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省会长春市坐落在这里;西部为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是吉林省重要的牧业基地。 吉林省土地总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95.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人均耕地0.15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优越的土地条件和肥沃的土质,使其成为全国玉米、大豆、油料、糖料的主产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畜牧业基地和商品牛、细毛羊的主要产地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82.8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2.03%,列全国第12位;其中林地面积788.2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0.19%,列全国第8位。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8.18亿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林木年均生长量2324.36万立方米,生产率2.88%;森林覆盖率为42.1%。吉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900多种,药用植物870多种,可食用植物200多种,野生动物1000多种。吉林省矿藏种类比较齐全,储量比较丰富,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等9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镁保有储量居第2位,钼、宝石保有储量居第3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居第9位。 吉林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东部横亘着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长白山脉。目前,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网;西部是一望无际的科尔沁大草原,其中,全国10大淡水湖之一的查干湖,是吉林省著名的风景旅游点之一。中部的松花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区,一年四季都可供人们观赏、游览、考察、休假。在风景区内,还有全国最大的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场。吉林市素有“北国江城”之称,尤其是冬季,沿江七里长堤上的雾淞,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中国四大奇景”。 2、经济发展特征 全省工业基本上形成了依据资源条件发展的经济布局: (1) 长春、吉林、四平、辽源等城市组成的中部经济区,是我省经济发达区,着重发展以汽车为代表的行走机械和基础化学工业,同时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光学、电子、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2) 白城、松原两市组成的西部经济区,是我省欠发达地区,以能源工业建设为主,利用牧业资源、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的优势,着重发展畜牧业和石油工业以及毛纺业。 (3) 以延吉、通化、白山为中心组成吉林东部经济区。充分发挥长白山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的优势,着重发展森林工业和能源、冶金、建材以及旅游业,大力发展野生植物和人参、鹿茸为主要原料的中药材和营养滋补食品业。 3、2000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2000年底,全省总人口为2627.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43万人。全省耕地面积398.71万公顷,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内生产总值1821.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3.83亿元,财政支出260.6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