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南水北调工程——立刻上马的国家战略工程
15年前的今天,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主席江**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发来贺信。国务院总理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宣布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发表讲话。
毛主席视察黄河
南水北调工程的构想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这一构想最早是由毛泽东主席提出的。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在听取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
自此,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历经半个时间的论证研究,这个项目从2002年开始动工,目前东线一期和中线一期已经通水。预计在2050年完全竣工后,每年将有448亿立方米的水流入最远距离达1000公里的地区。造价估计将达486亿欧元,跟巨大的三峡水库差不多。
官方的说法是:“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线路图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丹江口水库
中线水源主要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南水北调中线穿越滹沱河倒虹吸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不得不上马的项目
中国缺水问题严重,缺水的地方主要是集中在北方。中国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达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北京人的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十分之一。中国严重缺水的城市约有136个,再加上水源污染问题。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3亿多人无法获得清洁的饮用水,几乎占了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国一半以上的主要河流都遭受了严重污染,四分之一的河水已不适合工农业使用。
中国每年有约30个湖泊干涸。由于中国首都北京严重缺水,中国甚至一度发生过是否迁都的讨论。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10年,北京将每年缺水100亿吨。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教授说:“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上马的项目。在环境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必须有所牺牲和妥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唐县段渠
南水北调对南方和北方的影响
(新华社记者 杨希伟 姚润丰)
南水北调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对北方受水区的影响有多大?对南方输水区的影响几何?
北方受水区:工程将解决3亿多人的水危机
记者沿中线调水路线进行采访时看到,逐年加剧的干旱,使得资源性缺水的华北地区呈现出“河流干涸、水域污染、田地龟裂”的恶劣生态状况。
昔日“滔滔河水入海流”的景观,在海河已不复存在;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其宽广清澈的大面积水域,如今已被疯长的芦苇所取代。黄河郑州段,河床十分宽阔,水流却甚为细小。
资料表明,华北地区的所有水面占陆地总面积的比率已由50年前的5%下降为0.35%;天津的19条主要行洪河道现有14条干涸。遇干旱年份,河北、河南都会有千万亩农田受灾;而北京则有5000公顷农田因连年缺水而弃耕。
干旱与污染困扰着白洋淀
地下水的长期超采,已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和地面的沉降、裂缝。天津近年来的地面沉降速度居全球第一;河北平原地区发生的地表裂缝已超过200条。
按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东线方案则是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面抽引长江水,主要解决苏北与山东缺水问题,并可为河北、天津提供农业与生态环境用水;初步拟定向黄河上游调水170亿立方米的西线方案,将引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的水入黄河,着重解决黄河上中游西北6省区的缺水问题。
河南遭特大旱情
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说,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全面缓解京、津、冀、豫、鲁及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惠及3亿人口。其中,仅中线近期工程在供水和防洪两方面的直接效益,初步估算年平均效益达456亿元。
南方输水区:有利与不利因素交织
据记者采访调查,对南方输水区而言,有利影响集中体现在汉水中下游饱受洪患之苦的数十万群众将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而受益。
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是完善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解决汉江中下游和武汉地区防洪问题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
历史上,汉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堤防三年两溃,有“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之说;解放后兴建了丹江口水库、加固堤防,建了杜家台等分蓄洪区,综合运用才可抵御20年一遇洪水;但遇到1935年(100年一遇)大洪水,杜家台分洪工程必须分洪,并运用14个民垸配合分洪,还不能确保堤防安全。同时,汉北平原洪水屏障遥堤已多年不临水,堤身质量未经考验,民垸分洪后,洪水突然直逼遥堤,威胁其安全,一旦出事将淹没江汉平原、发生大量人员死亡的“毁灭性灾害”,并危及武汉安全。
南水北调的调水规划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总体投资是三峡工程投资的两倍多,无可争议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凡事有利有弊。”环保专家、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教授认为,调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集中在干旱缺水的受水区,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调水区。
汉江中下游平原历来是湖北的富庶之地,更是国家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大量的汉江水被调往北方后,虽然可解除洪水的威胁,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汉江中下游两岸带来灌溉、航运方面的不利影响。为避免中线工程的这些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兴建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改建部分闸站、整治局部航道等4项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
江汉平原
南水北调工程会对长江口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吗?据专家介绍,长江口盐水入侵问题是因潮汐活动所致的、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与长江入海水量关系较大,多发生于12月至次年4月长江的枯水期。包括上海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长江又是上海市和沿江两岸主要的供水水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长江口的盐水入侵问题。
翁立达说,从三条调水线路的情况分析,西线、中线工程由于三峡工程、洞庭湖、鄱阳湖等一系列水库和湖泊的调节作用,对长江口基本没有影响,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主要是相对距长江口较近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由于东线第一期工程调水规模仅增加抽引长江水100立方米/秒,年调水量仅占长江最枯月流量的1.3%和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0.4%,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基本无影响。当2030年抽江规模达到800立方米/秒时,调水量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6%,影响也不大。
大西线工程还在论证中
西线工程争议大
对南水北调这个特大工程的争议,虽然不如三峡工程那样激烈,但也是很大的。有所不同的是,争论的环境比三峡工程时有所放宽。中国媒体说:“允许对这一工程的具体规模展开某种程度的公开讨论,这在三峡工程当年上马前是不存在的。”
除了对环境生态的担忧之外,也有人士表示对引水渠道沿线居民的强制动迁引发大移民中出现的问题。
三线中,西线引起的争议最大。四川省社科辽林凌教授2006年编辑出版了一本书,收录了60位专家学者质疑南水北调本线工程的文章。作者们称西线工程在生态方面弊大于利。它将降低西南地区一系列水电工程的发电能力。书出版时,四川正好遭受了50年一遇的大旱灾,那里等待取水车供水的人排成了长队。
有意思的是,政府内部有些人似乎也同意这种观点。2006年,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仅仅使中国城市现有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实现循环再利用,就抵得上南水北调工程的全部输水量。以引水方式来解决缺水问题会打乱水资源的自然循环。
2004年,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鲁家果向温**总理呈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决策要慎重”―文,建议暂缓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开工,得到了温**总理的批示。
南水北调大移民
目前东线一期和中线一期已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但许多复杂的问题还在后面,尤其是西线。
据称,迄今为止,全世界40多个国家有400多项调水工程,比如埃及尼罗河、印度恒河、南美亚马孙河等,但输水线路之长、穿越河流之多、工程涉及面之广,还没有哪一项工程能比得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相信,无私的中国精神、强大的中国智慧和勤劳的中国汗水,必将使这种疏通天地的资源共享,成为惠及南北的幸福之泉。
来源:非常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