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水库大坝业探索高质量发展
“要站在40年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水库大坝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在10月15日的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表示,水库大坝建设要把公共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把质量、安全、绿色作为行业的核心价值取向,同时为流域生态安全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四十年间,我国从一个筑坝工程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筑坝技术强国。一是水利水电发展体制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根据水利水电效益外部性强的特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的格局已经形成,公共财政重点投入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水电发展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展现。二是建设管理和科技创新正在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已经建成世界水利水电综合功能最强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及锦屏一级、小湾、、糯扎渡、溪洛渡水电站等一批300米级左右的高坝,正在建设白鹤滩、乌东德、两河口、双江口等一批新的300米级的高坝,国之重器已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三是坝工发展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各个环节正在得到落实,努力再造有坝河流新的生态平衡成为坝工事业发展新目标。四是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国家调整后的水库移民政策,许多水电企业在水库大坝建设中打足移民安置成本,创新移民安置模式,以工程建设推动脱贫攻坚,努力做到“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
“应该讲,我国筑坝质量总体上是过硬的,经过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我国已成为世界溃坝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200米级以上高坝最多的国家,而且质量得到国际上的充分肯定。”矫勇表示,我国的坝工事业发展决不能满足于此,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利建设与管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如何建设好新的工程、运行管理好已有工程,正确处理水利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移民权益保障的关系,构建生态友好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体系,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同时,实现大坝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河流健康发展,需要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索、深入研究,协力推进技术和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如今,风险防控和生态安全是发展聚焦的重点,坝工建设要把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择优选择合理坝型。”矫勇称。
生态安全突出地体现在河流生态流量不足,导致水生态水环境系统受到损伤。北方河流生态流量枯竭主要因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超过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南方河流则与水库水电站的分布关系密切。对于南方河流,因拦蓄径流能力强的多年和年调节水库大都分布在江河支流,小型水电站中引水式电站占比大,江河生态流量状况基本上是中小支流比一级支流差,一级支比干流差,流域生态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多样性受到破坏。
在矫勇看来,水库大坝已经成为江河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发挥水库大坝在流域中生态调节和生态修复功能。要创新调度机制,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精细化开展水情预警预报和社会用水需求分析,优化水库群联合调度,释放出更多的生态流量,不断改善江河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此外,充分发挥大水电的优质水源功能,在电力产能相对富余的情况下,通过提水解决山区部分中小城市的供水安全,解放一批中小水库,还水于中小河流。
据介绍,按照水利部关于在黄河、淮河开展生态流量试点工作的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编制了《黄河下游生态流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批复要求,2017年开始实施试点工作。
“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随着近年来径流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黄河极其有限的可利用水资源中有近百亿的水量配置到淮河、海河流域,黄河的健康关系西北、华北及黄淮海流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黄河生态调度,维护河流健康功能,是黄河治理与管理的重大任务。”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张柏山称。
来源:经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