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专家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潜伏生态危机

时间: 2020-08-03 09:17 阅读:

CNW七二检测-工程检测,教程,报告,记录,程序,考试,标准,招聘,求职等

目前,三峡水库已开始降低水位,腾库防汛,6月10日前水位由156米降至144米,这其间11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被称为消落带。这次腾库防汛,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位下降最大的一次。
科研机构和生态环境专家研究表明,随着大面积消落带的出现,三峡库区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浮出水面,生物多样性锐减,将呈现星散稀疏的“似荒漠化”,旅游资源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缓冲带功能减弱,严重威胁三峡库区的生态景观和生态环境安全。
植物群落淹没消失“似荒漠化”难以避免
三峡工程蓄水达到175米之后,将形成一个长600多公里、宽1至2公里的大湖泊。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指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而形成的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库区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露于水面的区域,即三峡水库正常水位175米与防洪限制水位145米之间的区域。据统计,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为348.93平方公里,分布在湖北省、重庆市所有26个库区区县,有的地方集中,有的分散,类型很多。其中,三峡重庆库区消落区面积306.28平方公里,岸线长4881.43公里。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刁承泰指出,与黄河流域等其他大型水库消落区相比,三峡水库消落具有以下五个更为凸显的生态环境特征:消落区面积和水位涨落幅度最大、面积较大的连片消落区最多;消落区水位涨落季节反自然枯洪规律,消落区露出成陆时期最为炎热潮湿,大雨、暴雨频繁;消落区范围内被淹没城镇、工矿企业、耕园林地及迁移人口最多,入库大小支流最多,陡峭峡谷消落区分布最广;库岸带城镇最多、规模最大,人口和产业尤其是工矿企业密度最高,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生态环境差,人类活动与消落区相互作用影响最为频繁与强烈;消落区形成后的初期阶段,淹没前的陆地生态环境、陆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植物群落等将发生巨大变化。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曾运用多种影像和数据库资料,以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与覆被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三峡水库消落带是海拔小于200米的平缓河谷区的主要部分,是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区域。然而,三峡工程全面蓄水[BAIKE]消落带形成后,消落带内原来的陆生环境改变为冬水夏陆交替环境,每年水位大幅度消涨,陡坡土层流失而基岩裸露,大多数原陆生动植物不适应新的环境难以继续生存而死亡或迁移,消落带范围内的植物在冬水夏陆、水位反复淹没的情况下大多难以成活,消落带植被稀少,“似荒漠化”将不可避免。
生态屏障可能消失库区水体环境污染负荷加重
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雷享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库区消落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隐患较小,危害较轻,主要是影响旅游区的景观,如奉节、巫山等库区区县。特别是在原来三峡的核心景区范围,由于特殊的地理形态,在两岸坡度较陡、土质多为岩沙、水位下降的情况下,垃圾、杂草等污染物及水分、泥沙都易随水流走,消落带总体危害不大。另一类,则是出现在坡度小、地势较为平坦、土质为泥土地区的消落带。
雷享顺说,在该地区,夏季水位下降后,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染物将滞留在消落带上,加上经过半年左右浸泡的泥土,不易排水,污染伴着垃圾、杂草,不仅造成景观破坏,而且在高温下极有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同时,在这类地区的消落带的局部低洼地方,因排水不净,还可能形成零星小面积死水塘,严重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三峡水库冬、夏两季年年蓄退水位,头一年沉淀在消落带内的污染物,又将成为第二年水质污染源,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专家研究认为,消落带植被淹没消失,则意味着三峡库区失去了一道生态屏障。消落区形成之前,生长在库区两岸的植被是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特别是农业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拦截和过滤功能,地表径流携带的氮、磷等相当一部分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进入库区水体。而消落区形成后,这些功能将基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将随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进入消落带,经滞留积累和转化进入水体,导致库区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重。
培育建设以植被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系统
三峡水库所形成的消落带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其生态环境特征与其它水库消落带、自然湿地有较大差异,具有重大保护价值。紧邻消落带的库岸带分布有特大型城市、两个大城市和17座中小城市,近千万人口、上千亿元生产总值,消落区受人为活动干扰频繁,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雷享顺认为,为了减轻或消除消落区形成后对生态环境和库区水环境的危害,国家应在三峡库区建立消落带湿地系统保护试验区,探索生态保护建设的措施、建立库岸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与水库及其消落带生态保护和谐关系的途径。这对三峡水库和长江中下游生态与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填补我国乃至世界大型人工湿地特别是消落带研究的空白。
专家们指出,在建立消落带湿地系统保护试验区的同时,还应加快湿地系统的培育,使消落区的生态功能更为丰富强大。三峡库区消落带具有湿地生态系统培育和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消落带形成后初期,原有大部分土壤还保存,春季至秋季消落区土地渐次露出,成陆期较长,可利用面积大;库区物种资源丰富,长江干支流自然枯洪消落区有较多喜湿耐淹植物。因此,应在充分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植物带选择恰当的植物种类,进行植被的培育恢复建设,以实现充分利用消落带资源,改善消落带生态环境状况,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消落区资源开发利用面临三大风险
三峡库区消落带拥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岸线资源和景观资源等宝贵财富。重庆、湖北库区部分区县都有开发利用消落带资源的意愿。然而专家研究认为,消落带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组织管理、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自然灾害风险,应当慎重,必须统筹规划,根据库区水位变动的时间差,适度、合理地对消落带资源进行季节性利用,以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将三峡水库征地线至145米的范围计入水库消落带,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160米以上,160米到征地线范围内土地资源达267.09平方公里,占消落带总面积的67.34%。根据成陆时间长短,利用期在300天以上的土地占消落带面积的37.2%,利用期在190天左右的土地占30.14%。
人地矛盾突出,产业“空虚”影响三峡移民大局
三峡库区重庆市、湖北省的部分区县党政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地资源匮乏,人地矛盾突出,产业空虚,后靠移民稳得住、能致富的压力较大,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是当前三峡库区面临的主要矛盾。
以重庆市为例,位于三峡库区的13个区县,绝大多数是国家级贫困县。2004年,这些区县的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6%;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弱、第二产业缺、第三产业虚。按淹没设计,三峡重庆库区将失去耕地35.9万亩,库区腹地的相关区县因淹没损失耕地23万多亩,另外还要落实284万亩生态退耕还林指标。目前三峡库区沿岸地区后备可垦土地资源匮乏,特别是奉节以西的库区西段,人均占有耕地量少,加上水库淹没,移民就地后靠,人均耕地面积将越来越少。
生态环境专家指出,合理利用消落带土地资源,是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的需要。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由于库区水位周期性涨落的影响,消落带将成为库区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的输移与转化的活跃地带,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消落区生态系统可能受到来自水陆的交叉污染,对灾害承受能力降低。
消落带资源利用要克服三大风险
专家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可利用面积大,既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潜在效益巨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利用风险。
组织管理风险。三峡库区涉及重庆和湖北20多个区县,土地质量、利用难易程度、利用方式等各不相同,要对其利用进行有效管理,工作量大。为确保消落带生态安全,必须对消落带利用方式进行严格组织管理,涉及对生产经营项目的审定监督、生产经营方式监控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等,组织管理内容复杂而具体,实施难度大。同时在消落带开发利用中,涉及到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三峡水库管理部门等多个主体,这些主体对消落带利用目标、利用方式、管理办法、利益分配等方面需求不同,协调工作难度大。有关专家认为,一旦组织管理跟不上或失控,必然导致各主体目标和利益冲突,使消落带资源开发利用目标难以实现,或因各行其是的无序开发利用使消落带资源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风险。当对消落带进行利用时,特别是农业利用可能造成对消落带土地的滥垦和农业废弃物遗弃造成消落带污染。非农利用可能造成污染物直接进入消落带,当突发洪水时,一些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和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可能因来不及转移而卷入水库,造成水库污染或形成障碍。大量的人群活动,可能对消落带和周边植被和景观造成破坏和毁损。
自然灾害风险。根据专家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利用自然灾害主要有6、7月的高温伏旱,7、8月的洪水和10月的阴雨。在这些灾害中,尤以洪水灾害最大,也难以防治。消落带所在地域及其上游的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金沙江、沱江、嘉陵江7至9三个月正是集中降雨期,降水量大,特别是川西暴雨区和大巴山暴雨区都在该区域内,大量来水汇集三峡库区造成洪灾。一旦出现洪水灾害,三峡水库的实际水位就要超过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造成消落带局部或全部被淹。
资源开发利用应实现“双赢”
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雷享顺认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江岸带中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对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反应敏感。三峡库区重庆库段紧邻消落区的库岸带,分布着重庆特大城市、万州和涪陵两座大中型城市、11座区县(市)城、200余个大小集镇,是重庆市城镇、人口、产业最密集的核心轴带,人口总数超过百万。因此,对其资源开发利用上要慎重,必须在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库区水位变动的时间差,科学布局,适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消落带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以此缓解库区人地矛盾,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雷享顺建议,消落带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移民优先的原则,主要集中在湿地生态系统的培育和农村移民的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等。在土地生态环知名地产用上,塑造一批生态景观,建设库岸防护林,按景观塑造和生态缓冲净化要求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培育建设。消落带土地可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作物种植;加强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旅游业等。针对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影响,消落带利用中应注重推广无公害清洁生产技术、免耕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建立消落带生态监测预警系统。此外要建立健全消落带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从源头上杜绝盲目开发和随意利用,做到依法开发、有序管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CNW七二检测-工程检测,教程,报告,记录,程序,考试,标准,招聘,求职等

<a href=http://qejc.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七二检测</a>施工

七二检测施工

50万粉丝共同关注,追踪建筑工程行业动态,分享经典工程案例,探讨最热施工话题,参与热点问题讨论。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七二检测施工或者zhulongshigong,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七二检测施工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